旅遊景點

  • 南一高爾夫球場
    南一高爾夫球場是南洋式會館及日本設計師 渡邊弘先生打造出來的場地,甚稱南部最佳球場之列,原設計為「交際型球」,現部份規劃轉變為「競技型球場」,目的就是希望提供會員們除了交際聯誼、健身養身之環境外,尚能兼具競賽趣味的場所平地球場,全國唯一平地球場,佔盡地利之便。 雙果嶺設計,易於保養管理,增加球場變化
  • 七股潟湖
    面積約1600公頃,原是300多年前的台江內海遺跡,當地俗稱「內海仔」,搭乘膠筏遊潟湖是體驗七股潟湖的最好方式,沿途滿是吊蚵仔、定置魚網,悠哉的釣客,與豐富的潟湖生態,潟湖周邊的紅樹林,滿是白鷺鷥與招潮蟹;而孤立外海的浮洲「網仔寮汕」,木麻黃林、馬鞍藤草原非常美麗,您可在此享受無人小島的快樂探險,非
  • 三清宮
    玉井三清宮,位於台南市玉井區虎頭山山麓,右有龜丹溪環繞。採座南朝北,殿宇堂構鼎壯,莊嚴無比的巍峨建築,二百坪內殿,無樑柱設計,廟貌高聳壯麗。它依山傍水,與清靜山野自然景觀相互輝映。它交通便利,為旅遊勝地曾文水庫、大埔農場、龜丹溫泉必經之路。
  • 昇安芒果綠色隧道
    以竹門為出發點,往昇安方向,兩旁芒果樹群相伴,為白河地區完整幽美的綠色隧道。線兩旁種滿高大的芒果樹,歷經近百年,如今幹粗葉茂,蒼勁挺拔,濃密的枝葉末梢,在路的上空擁抱,從這頭望過那頭,形成了長廊。夏日裡踩踏其中欣賞蓮田萬頃,聆聽夏蟬高鳴,遠眺關子嶺、枕頭山系,恍若回到年少時光。
  • 仁德教會
    台南市仁德區的中正路旁,矗立著一座黃白相間的尖頂教堂,這裡就是「仁德基督長老教會」,也是仁德區基督信徒的信仰中心。仁德教會在早期被稱為「後壁厝教會」一直到它正式成為台南市東門教會的支會以後,才改以「仁德」為其教會的名稱。創設於1936年10月,聖殿今貌則為1966年重建。(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台灣糖業試驗所
    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人領台後,積極地發展基礎民生工業,一方面成立製糖事業,引進各類新型的甘蔗品種,另一方面也於台南市竹篙厝設立「台灣糖業試驗所」,進行科學化的研究。研究機構是整體規劃設計,計有本部廳舍(行政大樓)、育種化學室、病理作業室、農藝化學作業室等各項研發設施。台灣糖業試驗所興建年
  • 基督長老教會台南東門教會
    就空間型態,此教會基本上是一個小型的巴西利卡式的教堂,就造型而言,是屬於地方磚造教會,並不明顯屬於西方歷史式樣之一種,整棟建築因應室內空間中殿及通廊之分,在外貌上有中央主體及兩側部分。整座教堂原有之屋頂鋪設乃為台灣傳統的瓦片,使其看來更加有地方風格,但於今日整修後多換為金屬屋頂,另外朝南的坐向,也有
  • 鳳凰吊橋
    竹溪過去以溪邊茂密竹為名,曾是府城十二勝景『竹溪煙雨』,也是現在台南市僅存一條未全面人工填蓋,具城市發展歷史意義的自然水文。鳳凰吊橋橫越溪上,連結寺廟與對岸的台南體育公園。
  • 呂祖廟遺址
    呂祖廟建於清嘉慶12年(1807),主祀呂洞賓。台南市舊傳俗諺有一則「呂祖廟燒金,糕仔未記取轉來」,成為「熱衷婚外情」的歇後語,蓋清代之一樁公案也。呂祖廟因發生「呂祖廟燒金」事件而被廢。 (資料來源:府城多奇廟)呂祖廟所供奉的呂洞賓現在遷入附近的民宅功俸,其遺址在現今府中街98巷內。
  • 六重溪親水公園
    由三重溪、六重溪及九重溪匯集而成的六溪親水公園,經由白河區公所的全力整頓,是目前白河地區,保持最為完整的自然親水公園。到六重溪親水公園,必須進入當地的六重溪部落,這是一個保存了相當多平埔族文化的部落,因此,村中所保存的古文物為數也就不少,有漢人文物亦有平埔族古物。六重溪原本是條水量豐沛的河流,也是平
  • 蘆竹溝觀光漁港
    蚵棚倦鳥美景,蘆竹溝愜意風光蘆竹溝漁港又名北門漁港,是臺南三大漁港之一,位於台南市北門區三光里,地名由來是因為地域形勢──早年由三寮灣西行在將軍溪出海口的北岸莊頭,之間的河口溝渠多,必須以蘆竹搭建的溝渠便橋才能入莊,此地因而得名蘆竹溝。蘆竹溝漁港目前漁港功能大不如前,但岸邊仍然停靠很多機器膠筏漁船,
  •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位於本市楠西區、東山區與嘉義縣大埔鄉交接處,為台灣第一大水庫。四周青山環繞、林木蒼翠,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水庫面積比日月潭面積大三分之一左右,集水區域廣闊,極目遠眺,碧綠萬頃,壯麗無比,因此有「曾水煙波」被列為前南瀛十勝景觀之一。區內設有東口野營遊憩區、曾文之眼服務中心、大壩景觀、五號橋
  • 新化教會
    台南市文化局 新化教會位在台南市新化區,於1915年創設,禮拜堂現貌則是1971年完成。是台南第一間開設松年大學的教會。(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孚佑宮仙公廟
    孚佑宮俗稱仙公廟,位於東山區南方崁頭山山麓,是全台仙公祖廟,地位崇高,風景秀麗、山勢雄偉,遠離塵囂更添仙氣,因地勢較高,佇立該宮向四周瞭望,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天氣晴朗時更可將嘉南平原夜景盡收眼底,難怪孚佑帝君呂洞賓雲遊至此,渡化眾生。孚佑宮殿氣勢宏偉,聳然醒目,階梯疊立,步步高升,參訪孚佑宮可順道
  • 原台南廳長官邸
    台南廳長官邸,位於當時西竹圍衛,現址為台南市東區育樂街197巷2號,約建於1898年~1906年間。在日治時期為台南廳長官舍,後為內務部官長舍,二戰後曾為政府高官官邸,並派駐有便衣警衛人員,後又有為台南一中教職員宿舍,使用至四、五年前荒廢。 建築形式屬於明治時期上流住宅「和洋二館」式官舍:北棟為洋館
  • 臺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清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建廟,傳係鄭氏祭天之地,係本市香火鼎盛之廟,每逢聖誕之時,蕭鼓喧天,香燈輻輳,至今仍沿襲而不輟。 臺南府城舊俗每逢農曆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誕辰,都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神像,替代天公神位,露禱祭天。祭典結束後,天公壇隨即拆除,土地公歸廟,聖爐則寄
  • 豐里教會
    豐里教會位在玉井區豐里里的口霄里,創設於1957年。禮拜堂現貌於1966年完竣。(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陳桂記大宗祠
    有國必有史,有族必有譜;無史則綱紀廢,無譜則源流失。族之有譜,猶水之源、木之本。公於民國十八年開始著手編輯族譜,二十一初稿完成,賡續對照戶口、整理除戶簿,二十四年謄抄總本工作完成,二十七年開始整理金門族譜,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複查工作,挨戶核對,所有憑証如神主牌、戶籍資料全部查閱,記載至為翔實,五十二
  • 鯤喜灣文化園區-灣裡長老教會
    灣裡地方雖不大,但光是大小廟宇就有40間左右,基督教會只有灣裡教會一間。灣裡教會1932年由太平境長老教會拓殖,一開始為佈道所,位於目前省躬國小大禮堂處。1985年因省躬國小拓建校地,遂與灣裡教會交換土地,教會移至現址。2002年新蓋禮拜堂有6層樓高,可謂灣裡目前最高的建築物(加上水塔有8層樓高,為
  • 吾樂之緣聖母堂
    玉井的「吾樂之緣堂」是天主教著名的聖母朝聖地,也是台南教區成立後的第一間教區聖堂,創設於1959年。聖堂內的聖母畫像,是國內絕無僅有的,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親自祝聖後,從教廷國務院輾轉寄到台南教區。由羅光主教率領教區內的神父,親自護送到玉井並安坐在堂內。(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法華寺
    創建於1664年(明永曆十八年),位於台南市區東南的法華寺,屬於佛教的曹洞宗,與開元寺並稱為臺南兩大古剎。法華寺原是明鄭遺老李茂春的故居,舊名「夢蝶處」,由於「竹籬茅書,若在世外,閒花野草,時供枕席」,所以又稱「夢蝶園」。 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龍溪人,是明代隆武二年的舉人,也是鄭經的諮議參軍陳永華的
  • 開基天后宮
    創建於1662年(明永曆十六年),為台灣最早的民設媽祖廟。鄭成功來台後,感恩昔日媽祖庇祐鄭軍順利登港,將開基天后宮易茅為瓦,易寮為廟,1662年正式創建,冠以「開基」。因為不及大天后宮的規模及寬敞,俗稱「小媽祖廟」。 今之開基天后宮,是一座二進縱深式建築,坐東朝西。第一進為前殿,第二進為帶拜亭的正殿
  • 邱益華台灣鯛種源大戶
    台灣鯛在國內的養殖技術上已經成熟,但早期的窮人魚的傳統印象卻一直擺脫不了,然而台灣雕品質名列世界前茅,肉質鮮美好吃,可做成生魚片及魚排佳餚,完全傳統吳郭魚的土腥味,年外銷量超過百萬噸,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養活許多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