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陽明湖
陽明村位於太武山東麓,田埔溪上游北側,開始興建於民國59年,當時是八二三砲戰過後,政府為鼓勵縣民墾荒,放領土地,陽明社即為當時推行最早的墾荒人社區,有李、張、周、吳等姓的移民集資建屋,住民約20戶,其中,由於戰役中的古寧頭受損最大,因此這裡又以古寧頭李姓移民最多,屬金湖鎮山外里管轄,也因為是新興社區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
金門隸屬福建省,距台灣150海浬,隔著金廈海峽和廈門相對,形勢險要。金門島嶼星羅棋布,散布在東徑118度24分,北緯24度27分的海面上;金門本島東西長約二十公里,中部最窄的地方約三公里,形如一塊金錠,總面積約150.45平方公里。 金門屬於副熱帶海洋氣候,平均氣溫為21℃,八月最熱氣溫可高達32
珠山聚落
珠山是一傳統寧靜的小聚落,村人皆姓薛,聚落形成迄今已歷650餘年。其地理中為大潭,背倚雞庵山(珠山),周邊山丘環護,所有建築均面向大潭,為聚財生氣的風水寶地,村內的建築群以薛氏大宗家廟為中心,左方有頂三落、將軍第、大夫第與薛芳見洋樓,右側有大道公宮,下三落及薛永南兄弟洋樓等建築,順著紅磚步道便可一一
官裡風獅爺
宋朝末年,許忠輔自丹詔(詔安)來金門,為當時後浦陳家之贅婿,乃居塗山(後浦)一帶,其族繁衍滋大,至明‧嘉靖間丁口達四千餘眾,當時西宅房許福(號西浦),賜進士出生,官監察御史,身後葬在太文山與石獅山(山前山)之間,族人之一支(弘舜公)乃遷居於此官墓裡邊(墓在祖居地塗山頭之外,村在官墓與祖居地之間),因
水頭王氏古厝
王成南17歲跟隨其父至印尼,經營雜貨生意,民國32年間其母自印尼攜白銀回金興建前落,後落為王成南祖先所建,因年代久遠,創建人不詳。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明王殿
明王殿之始建年代,依廟中保存於道光甲午年立獻之木刻匾,確知當時已有明王殿存在,而明王殿之名,緣於廟中所主奉之刑王爺,又稱「康濟明王」。大門聯:康濟臨民垂福蔭;明王救世仰神功。
黃宣顯六路大厝
黃宣顯生於乾隆中葉,父親官拜翰外郎,後代子孫經商南洋,亦卓然有成。黃宅屬於五開間加掛左右雙護龍閩式建築,號稱六路大宅。前後落一條龍燕脊與硬山馬背協調銜接,立面格扇飾以精巧木雕,水車堵上飾有福祿花鳥等彩繪與剪貼,在在展示鄉僑實力與光完耀袓的情懷。
擎天山莊公園
擎天山莊公園位於成功村與尚義村的聯絡路口之間。
鄭由整洋樓
鄭由整早年隨鄉人前往新加坡發展,待稍有積蓄後於新加坡開設「金福源」商行致富,1915年攜巨資返鄉建屋。建屋預定地原本為現址左後方30公尺處,但因所設地基範圍過大侵佔到鄰人土地,遭鄰人抗議;但因建築所需物料均己備齊,不得己另擇土地向族叔協商換地興建此屋。
代天府
下埔下是一個以蔡姓、侯姓為主的小聚落,以往位置偏僻,近代由於慈湖路之開闢,成了交通要道。代天府位在村郊路旁大榕樹下,奉溫王爺為境主,主祀池王爺及朱、刑、李三王府。
洪合剩、洪合達宅
建於1930年,與洪合淵宅同時期興建,日本時代為日軍佔用,駐紮憲兵,1949年國軍進駐,後租用為救國團金門總部,至解嚴1992年才撤離歸還,目前作為北門里守望鄉巡守隊。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後浦陳氏祠堂
位於金城西門的陳氏大祠穎川堂,建於1904(光緒30)年,後花費6年的時間才完成,為陳佐才等人所建,為紀念前人奔走締造的艱辛,東廂房特設立1間「祿位廳」予以供奉;為了永續經營,1963年,陳氏族人將祠堂東廂改為市樓店屋,將其劃分為12個單位,按屋收取租金,1974年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
世懋堂
世懋堂(黃氏三房宗祠)為民國二十三年黃氏三房籌資興建。資料來源:文化部
后浦頭風獅爺
后浦頭風獅爺(46公分,石雕、蹲距)供奉於小浦頭「川德宮」前卯月池畔,通體深藍的后浦頭風獅爺。風獅爺約莫三十六、七年(1947-48年)時,自「他村迎請」而來。不過,原本獅身彩繪,眼珠黑白分別、牙齒平整雪白,頂著一顆「紅鼻子」,模樣還蠻可愛的。重新彩繪過的獅身,略顯猙獰,說真的「千萬不要一個人晚上看
萬安堂
主祀神佛: 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音韜),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
修文殿
山前是一個小型聚落,雖有幾姓同居,但人丁一直不旺,據說與村內舊有的修文殿有關,因其建在白虎穴上,廟門朝向村內,影響居民人氣,所以在民國四十九年重建時,改朝向村莊左前方而建,廟之前方遠朝七星山,近臨圳仔溝,後有仙足印,近年以來,山前營建新社區,人口一時增加不少,是否真與廟向有關,就有待進一步考證了。
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
建於1934至1935年,原為二落大厝加前二櫸,為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渡海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致富後興建。
金門朱子祠
朱子祠為祭祀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之祠堂,座落於今日金門縣金城鎮珠蒲北路三十五號浯江書院內,祠堂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朱子祠與浯江書院是合為一體的建築群。浯江書院為金門地區早期興建的書院之一。
雙鯉湖
雙鯉湖和慈湖相同,均以鳥類生態見長,也是金門最重要的野生鳥類棲地。雙鯉湖附近的北山和古寧頭,非但擁有戰地史蹟,更兼具豐富的人文景觀,這兒並闢有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展出金門人文和動植物生態。
石門關
前往海印寺必先穿過一拱形石門,如出入的關口般,而稱之石門關,為太武山十二奇景之一。石門關以厚實工整的花崗石砌造,上覆反宇屋頂,四端翼角微翹,頗有輕盈之美;橫額上有明朝忠臣盧若騰手書的"海山第一"四字,現列為縣定古蹟。
將軍廟
古寧頭附近地面上的「將軍廟」不少,較具代表性者有兩座,一在北山境外田園中,另外一座就是南山境外的這座將軍廟,本廟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主奉愛國將軍,也算得上是一座紀念廟宇。本廟後方緊鄰仙姑廟,仙姑廟右側是伍德宮。三座宮廟建在一起,由這種情形可看出這個地點必是一個鍾靈毓秀之地。
鄧長壽洋樓
建於1921年,為新加坡華僑鄧長壽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曾為浯江招待所,現為福建省政府管理使用。
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建於1934年,為碧山鄉僑陳睿友所捐資,校園佔地20公畝,曾招收碧山及臨近兒童就讀。校體為仿巴洛克風格,樓高二層之西式洋樓,建物立面以高聳的山頭最引人注目,山頭飾以國旗、國民黨旗,印度警察、花草、仙鶴等泥塑,學校曾多次移作他用,見證時局的動盪多變。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3
愛活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