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夏興風獅爺
「夏興」的古名為「下坑」,民國五十年代國軍進駐後,以諧音改為「夏興」,寓意中興,閩南語村名依然為下坑。 坑意為下坳處,古時金門風沙大,村社大部位居低窪避風處,常以坑為名,有「九頭十八坑」之說,原陳坑在清朝時分為「上坑」、「下坑」,意指南北之分而已。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
將軍廟
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登陸戰從安岐附近海灘拉開序幕,當時駐守在安岐村外的某部隊守軍首當其衝,在此戰役中壯烈成仁,村民為感念恩澤表彰忠靈,乃在其殉職處建廟曰將軍廟,奉祀護國將軍之英靈。
沙美風獅爺
沙美風獅爺(56公分,石雕、蹲距雄獅)整個沙美街昔日可以區分為「東尾甲」、「西尾甲」、「下巷」、「五柱」、「七柱」、「榕樹下」等六個甲頭。在過去,六個甲頭分別有四尊顧守沙美街的風獅爺,每年農曆四月初二是這四尊風獅爺的生日,信眾們皆會準備祭品祭祀風獅爺。位於「西尾甲」的石獅爺,是七十四年(1985年)
許金鐘洋樓
建於1993年,為許金鐘於後浦南門的「同安碼頭」經營「協德船頭行」,往返廈門、漳州、集美、石尾,買進閩南進口貨物在金門販賣,致富後所建。
榜林風獅爺
榜林風獅爺(150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據傳在今榜林村西,原有一聚落,名叫「後洲厝」,其東側原係一片林木,居民稱之為「東林」,或做「珠林」,後來後洲村廢村,居民陸續從各地遷來「東林」之地開墾,「東林」諧音為「董林」,民國之後改為「榜林」,但居民乃習稱為「董林」。風獅爺為今年初(2006年)所設置,獅
太湖榕園
太湖為一人工淡水湖,於民國55年開鑿,面積約為36公頃,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水利設施。湖面有二座小島,綠意蔥蘢,小道、涼亭點綴其間,為單調的湖面點出活潑生趣;由中正紀念林前有小徑直達湖心小島,靜坐島上涼亭,磅礡太湖與清潭之美盡入眼簾,感受格外悠閒。
將軍第
宅第創建人,為清代官至浙江溫州鎮總兵之盧成金(1822-1895年)。盧成金,字維麗,號芬亭,原籍福建南安,幼隨父遷居金門。
紫蓮寺
紫蓮寺俗稱董林宮,位在伯玉路後浦東門至榜林之間路旁,本廟始建之初,寺前是一片濕地,如今己是數頃良田。寺中供奉的紅面觀音佛祖,係由地基底下挖出的青斗石打造石佛,另奉玉觀音、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大門聯:古剎重新佛寶莊嚴觀自在;開門內福心香羞薦見如來。
金門城風獅爺
水泥牆上模樣有些不清楚的風獅爺,是金門最古老的風獅爺。據說金門城四個城門興建後都有立風獅爺,而迴向殿後方有一大一小兩尊,因戰爭緣故,大的風獅爺己不見,小的風獅爺被藏在廟裡,躲過戰火,高27公分、寬16公分,模樣嬌小。
陳清海洋樓
金門城開發歷史早在明朝初年就開始,但洋樓建築卻是直到民國後才開始出現。「陳清海洋樓」不是金門城最早的洋樓,卻是全金門僅有的建築形式,不只外廊深度淺,且為「右次間疊樓成五腳基」的形式。
后水頭風獅爺
後水頭風獅爺(46公分,石雕、蹲距) 安鎮於後水頭二十號民宅屋後路邊的藍色小風獅,大約是1970年左右,委託大陸石雕師傅仿造「汶德宮」前的風獅爺所雕刻而成的作品,再由黃獻鐘先生以紅、藍、白三色予以粉刷。負責擔任村莊東側警戒任務的風獅,足踏彩球,笑容憨厚,彷彿藍色小精靈般,靜靜地守候村落。後水頭,位於
無名英雄塑像紀念碑
無名英雄的塑像在一九五三年建立於榜林村北側的圓環正中央,那裡也是中央公路太武山到金城必經的路段,一名右肩肩槍、頭戴鋼盔、背包的英勇士兵。
蘭湖
蘭湖位於小徑村右側,係由金門第二大水利工程—蘭林水庫轉型而來,湖畔有石道與湖心小島相連,島上佇立著古典雅致的蘭亭,湖光山色環繞四周,景致極佳;入口處則立有蘭湖石碑,石碑後方建有一座古樸雅緻的平房,是為蘭廬。經駐軍多年的整修美化,蘭湖已是景致煥然,除引人流連的魚躍蝶影,此地亦是垂釣遊憩的勝地。
汶德宮
汶德宮位在后水頭右側村郊高處,居民習稱「頂宮」,主奉福德正神、觀音佛祖等。廟前路旁有一尊不到三十公分高的小風獅爺,模樣逗趣可愛。楹聯:大門聯:汶輝梅影地靈秀;德被榮泉豪氣鍾。窗側聯:汶泉進退天心定;德澤湧流靈氣鍾。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建於清乾隆31年(1766年)的酉堂,係黃氏先祖黃百萬興建作為學堂之用,全屋共二進,分前廳、後廳、花廳與左護龍;堂前的水池因石橋中隔而成日月形,是金門唯一具有園林池沼的建築,而護龍庭中一口以四條石板圍成欄杆的水井,井欄造型獨特,也是全台少見。
烏坵燈塔
清道光廿年(西元1840年),中國及英國因為貿易不平等爆發「鴉片戰爭」,雖然「鴉片戰爭」在本質上是個「通商戰爭」,但是戰敗的中國因此產生劇變,史學家以此事件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端。道光廿二年(西元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除了割讓香港之外,中國的通商口岸也從原本的廣州之外再增加了廈門
薛氏大宗宗祠
建於1768(乾隆33)年,為族人薛繼本與薛道岸共同發起,集資興建,至今超過200多年,其後於1962年重修,2001年再度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人字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資料來源:文化部
黃天佑番仔厝
代天府
下埔下是一個以蔡姓、侯姓為主的小聚落,以往位置偏僻,近代由於慈湖路之開闢,成了交通要道。代天府位在村郊路旁大榕樹下,奉溫王爺為境主,主祀池王爺及朱、刑、李三王府。
東洲風獅爺
傳聞某村莊巨姓,曾有多位村民打死了別村的人,村民利用漆黑的夜晚,欲把屍體悄悄的投入東洲風獅爺邊的井內,企圖嫁禍給東洲村民,原本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沒想到風獅爺洞察機先,便挺身而出,獅神與人展開一場戰鬥。對方人多勢眾,風獅爺轉請孚佑廟祇派兵將助陣,屍體變重若千斤,無論如何使力,始終抬不到東洲來。最後並
洪合剩、洪合達宅
建於1930年,與洪合淵宅同時期興建,日本時代為日軍佔用,駐紮憲兵,1949年國軍進駐,後租用為救國團金門總部,至解嚴1992年才撤離歸還,目前作為北門里守望鄉巡守隊。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金門海濱休閒公園
「金城海濱休閒公園」位於浯江溪出海口處旁,原本是堆置垃圾的地方,此座公園的縣府團隊決定將這個垃圾場改建成公園,與公園相鄰的省政府及金城國中,共同建構一個最美麗的海濱公園。
泰安宮
主祀神佛: 聖侯恩主賢聚或稱顏厝,居民有顏姓及盧姓兩部分,明末任兵部尚書的盧若騰即賢聚人。泰安宮初建於明代,舊金門志記載賢聚有侍郎祠,祀故明侍郎王忠孝,並祀明遺老曾櫻、沈宸荃、許吉燝、辜朝荐、徐孚遠、郭貞一等,故亦稱七賢祠,七人皆明末流寓金門之士大夫。今之泰安宮,奉恩主聖侯為境主,並主奉廣澤尊王、保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愛活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