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陳顯墓
    靖難之役後,燕王篡位為明成祖,派人至其住處,召其回京,結果陳顯整衣斂容後自盡,後謚希文,祀忠義祠。墓在後園之南濱海處,朝向料羅灣,墓塋的主體呈卵形,配置上屬背山面水「騷蟳趕蟹」之風水佳塋。墓建於永樂元年(1403年),墓後方巨石上之墓道碑文係清雍正四年(1726年),賜陳顯忠臣匾時其後裔所題刻。
  • 南門天后宮
    南門天后宮俗稱「小媽祖宮」,始建於清代,確切年代不詳,早期廟前即濱臨海邊,潮高期間海水可淹至廟前。目前尚有清道光丁未年打造的香爐及民國十二年立的一方「重修祖廟碑」。可知本廟曾於民國十二年、四十五年、六十一年、八十年數度重修,現狀係民國八十四年重修。廟的正前方大路旁,有一座四柱三間、美侖美奐的牌樓,柱
  • 觀德橋
    觀德橋橫跨高坑村郊的一條溝渠,建於道光30年(西元1850年),為明清年間古官道上前往水頭的孔道,橋面由四條寬50公分、長5公尺的花崗石所構成,橋頭豎有一對石獅,另一端為一對蓮柱,橋兩側與蓮柱及石獅背後有榫孔,橋旁立有一方石碑,標示橋名,起造年月與承造人。
  • 五嶽廟
    金門奉祀嶽帝的廟宇,有田浦東嶽泰山廟、山西北嶽廟和田墩西嶽廟,都在東半島,西半島僅有的這座五嶽廟,是一座私人寺廟,本廟係南門許氏先人經營米粉工廠期間,於清光緒24年間因赴泉州買米,在當地的五嶽廟膜拜時,經請示廟中嶽帝爺允許,將其佛襖佛帽迎回金門暫供家中,四年後塑像立廟,並經幾度重修而成今日的廟貌。嶽
  • 翁德晏三蓋廊厝
    翁德晏,金門盤山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時值金門大量至南洋謀生的年代,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少年遂同鄉人,至印尼勿里洞(Billiton或Belitung,勿里洞是印度尼西亞南蘇門答臘省的一個縣,係一島嶼,此島位於南海與爪哇海之間,婆羅洲西南、邦加島以東)發展,ㄧ開始從事苦力,漸而累積
  • 水頭得月樓
    金門最著名的古洋樓就是水頭聚落的「得月樓」,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為警戒及防禦盜匪的槍樓,擔負防禦外敵的責任。得月樓是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長房五樹派下19世的黃輝煌,於民國20年致富後,委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得月樓高11.26公尺,牆厚40公分,內部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共五層空間;地上四層是以
  • 靈濟寺
    靈濟古寺原名觀音亭,相傳肇創於唐代牧馬墾拓時期,係金門第一古剎,宋景炎二年修葺,後毀於元代,明永樂、萬曆、天啟數次擴增。清道光四年(1824年)12月間,廛舍失火延及寺亭,佛殿內忽湧靈泉引灌,寺乃無恙,後由地方人士倡議重修,於是改名靈濟古寺,以記這段「靈泉普濟」之事。民國五十三年,釋惟德主持鳩資修建
  • 金門高中中正堂
    金門中學中正堂座落金城西門與下埔下之間的高地,創建於民國四十年十月,由當時陸軍工兵二十團第三營營長張才良施工、連長劉雲峰、陳懷立、廖光燕設計、王應嵐及徐甘泉繪圖暨全體官兵授命興建,鳩工建築時僅三月。時值胡璉將軍金門司令官,培養金門軍民克難奮鬥的精神,躬身表率,從二公里外的山前村搬運石塊構築中正堂週邊
  • 夏墅風獅爺
    藍身綠眼紅彩帶:夏墅風獅爺(140公分,泥塑立姿雄獅)從兒童公園往夏墅路旁,很輕易的便可以發現這尊藍身綠眼紅彩帶的夏墅風獅爺,據說已有一百多歲的高齡了。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為夏墅村「聖帝廟」關聖帝君聖誕,村民往往於十二、十三日,便會準備鮮果酬謝風獅爺一年的辛苦。還順便為風獅爺披上嶄新的「紅仁布」(紅
  • 何厝風獅爺
    何厝風獅爺(40公分,石雕蹲距)位於何厝村保安殿旁的這尊風獅爺,看起來飽經滄桑,獅身風化嚴重,看起來好像只有獅頭的石刻一般。根據保安宮舊有廟誌紀錄,該廟建於清光緒丁丑年(1876年),而風獅爺也應於同年所設立,算一算這尊風獅爺也已有一百三十歲的高齡了。嬌小的身軀配上一雙又大又圓的雙眼,如果你從仰角觀
  • 榕園
    榕園約有十來顆百年古榕,每一棵樹的氣根都壯如樹幹,圍繞著主幹發展成支持根,樹形也因此更加茁壯,彷彿巨大綠傘;大部分榕樹種於清同治4年(1865年),與斗門古樹同是金門兩大古樹區。榕園所在的西洪村,曾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譽,然而因常受風害,村民不勝其苦,陸續他去,而西洪村也就埋沒在黃沙之中,
  • 金門明遺老街
    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老街,相傳在明太祖洪武廿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所城,當時「明遺老街」即已開闢,不但為交通要道,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更是農產、魚產及各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當時可是繁華無比,因此也有「賣菜街」舊稱。這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現已六百多歲,全長有百餘公
  • 金門國家公園太武山區
    春秋時齊國內亂,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後來當上了齊君。有一回,鮑叔向桓公敬酒,勸桓公毋忘在莒,不要享了榮華富貴就忘記過去的辛苦,常思困隘之 時,則必不驕矣。
  • 奎閣
    建於清道光16年(1836年),為縣定古蹟,從浯江新莊對面窄巷進入就可找到,魁樓供奉北斗七星之首的魁星,魁星主文運,是古代文人敬奉的神祇之一,參加科舉的士子莫不虔心膜拜。奎閣是一座六角形的雙層閣樓,建築特色為檐柱迴廊、重檐攢尖,造形優美簡潔,有著泉州晉江派的傳統風格。
  • 汶鳳殿
    后浦頭的黃姓居民,係明代從汶水頭遷入定居者,由汶鳳殿之廟名與汶水頭的汶德宮、汶源宮同有一「汶」字,且主奉之神也和汶源宮同是田都元帥看來,汶鳳殿之田都元帥很可能係當初由汶源宮分靈而來者。汶鳳殿還供清水祖師、關帝爺、吳府元帥為主奉神,是后浦頭現存最早創建的一座廟宇。
  • 金門金城老街
    在唐宋時期時聚落就已頗具規模,在清康熙年間就成為主要的中心,在城裡留下了不少古蹟,大都集中在莒光路、珠浦南路和光前路上,早在南宋孝宗年間,(1165-1173)前來發展經濟產業,有書院、具有年代的房屋、寺廟。
  • 金門建功嶼
    建功嶼位金城南門浯江溪口,面積約500平方公尺,該島又名董嶼、珠嶼、鰲嶼,是金門本島西海岸與烈嶼(小金門)之衛哨,一嶼堅守,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因此得名。
  • 英武山岩廟
    主祀神佛: 林府王爺
  • 慈航寺
    民國七十年代初,金門縣政府基於新社區闢建之需要,由金沙鎮公所覓地於沙美舊區之北側,興建忠孝新村,基於「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的金門傳統觀念,遂有建寺之倡議,寺成後題額「慈航寺」,供奉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及地藏王菩薩。楹聯:大門聯一: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妙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大門聯
  • 鎮西宮
    近代以來,古寧頭歷經登陸戰及砲戰兩次戰役,附近地面屢有死傷,故建宮廟以鎮界守境。古寧頭有兩座鎮西宮,一在北山之西,一在南山之西。北山的鎮西宮屬北山主房所有,主壇奉祀章千歲、趙千歲、羅千歲。 
  • 湖前風獅爺
    材質:石雕˙雄獅姿態:立姿高度:約120公分位置:湖前23號民宅左前方這尊向前傾的風獅爺,其姿態與麥可風迷世人前傾的舞姿,頗為神似,所以我們笑稱祂是麥可的老師,其紅色的裝扮也是風獅爺界罕見的喔。然而為何有如此奇特的姿勢?相傳村前陳氏四世祖墳,是一個虎穴,開挖墓穴後,村民恐虎躍出傷人,於是在此建造一尊
  • 寶靈殿
    中堡原本只有一座寶靈殿和萬善堂,最近復於村前增建金聖宮和威靈殿。寶靈殿建於明代中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最近又重加整飭而煥然一新。本廟奉保生大帝為境主,主祀朱王爺、魏王爺、吳王爺、恩主公、康、趙二將軍,廟前於最近一次修建時加建戲臺一座,更增添廟宇之規模。
  • 東溪鄭氏家廟
    鄭氏先袓以嘉慶年間進士鄭用錫一脈最為顯赫,目前東洋與新竹市區都保有形制完整的家祠。東溪袓廟建於道光28年(西元1848年)大量採用質地堅硬的青草石,堂前香爐,'窗堵、石鼓、柱礎都有精美的雕飾,而大殿聳立的祖龕,不但雕工精細,其尺碼規制更是島上各宗祠取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