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古地城隍廟
    主祀神佛: 城隍爺城隍在古代是指城和護城河,河有水是「池」,無水是「隍」,所以城隍也就是指城郭溝池之意,意謂保護城池之神明。在萬物都有靈的觀念中,地表上高凸的城和低窪的隍,具有防衛功能,也維繫著全城百姓的安危,人們對城池進行崇拜,也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明代設守禦千戶所於金門城,既有城且有眾多居民,自然
  • 擎天山莊公園
    擎天山莊公園位於成功村與尚義村的聯絡路口之間。   
  • 聖侯廟
    主祀神佛: 牧馬侯
  • 東蕭風獅爺
    東蕭風獅爺(64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據《浯洲蕭氏族譜》記載:東蕭的始遷祖為蕭彥友,與沙尾蕭氏始遷祖彥定為兄弟,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自晉江岑兜遷入,並以其祖居地名「古榮」為堂號,以「吏部郎中」為燈號。由於本村的位置在沙美之東,故以「東蕭」為村名,以便和住在沙尾的蕭氏兄弟區別。另有一個說法是:
  • 忠仁廟
    西宅和東林之間,原本只有一溝之隔,雖同為林姓,卻並非近親家族。在早期,忠仁廟原本是一座池王爺宮,某次修建時,工人意外在舊牆上隱隱約約出現有關聖帝君的圖像,經扶乩後知道關帝爺有意駐守本宮,於是眾信乃著手為其雕刻金身,與池王爺一起奉為本廟主祀神。
  • 慈德宮
    慈德宮位於金沙鎮後浦頭榮湖畔,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係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慈德宮奉祀明代先賢黃偉(黃逸叟,汶水人)。金門民間有關他和許獬的傳說很多,兩人以「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並稱,兩位都是有明一代金門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
  • 慈堤
    在金門西北邊的慈湖,最有名的就是慈湖落日了。原本不太知道慈湖那麼大一個,到底要在哪個位置看落日好,不過地圖上的路邊,標示著觀海平台順便附註著(慈湖落日),那看來不用懷疑,就來這就對了。
  • 安岐風獅爺
    安岐風獅爺(37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明‧隆慶二年(1568年)的《滄海紀遺》並無安岐之名,清道、同年間的《金門志》寫作「後岐」。舊時安岐與西堡、中堡間原有一大湖泊,原稱之為「湖尾湖」,之後也稱之為安岐湖,本村是由許多姓氏聚居的聚落,其中周姓、林姓係同姓源,始祖原居陝西岐山,先後播遷來到金門,故將
  • 陳振芳古厝
    陳振芳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父陳詩落曾任金城鎮總兵署基層兵員(嘉慶十四年曾隨邱良功圍剿海盜蔡牽行動),並娶同村鄉紳葉幹亭孫女為妻(當時葉家有船隊往返台金間經商,在葉幹亭五十歲壽辰時,臺灣嘉義學教諭前管寧德詔安兩縣訓導事加三級粘克成曾贈與賀壽屏風,這個屏風在葉家家道中落時由葉氏攜至陳家)
  • 睢陽府
    金門民間主祀厲王爺的廟宇不少,早期都俗稱為「厲王爺宮」,近代以來,奉祀的寺廟大部分以「睢陽著節」為廟額,蓋因其來自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與許遠死守睢陽城的典故。本廟位在五嶽廟後側,早期此地臨海,故俗稱水門宮,係清初總兵衙署遷治之時,厲王爺也隨城隍廟從金門城分靈後浦,擇地水門建廟之故。之後有奎閣、五嶽廟
  • 黃天露.黃文東宅
    建於1925年,為黃文東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匯款返鄉興建此宅。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用料講究、施工精細,保存狀況良好。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仰峰宮
    仰峰宮位於吳厝村前交叉路口,據村民傳言本廟始建於唐代,緣於牧馬侯陳淵在豐蓮山牧馬,距此不過一里之遙,今廟左方數十公尺處留有一口藥井(又稱恩主公井)。主奉吳氏真人係吳厝吳氏村民之祖佛,為島上名醫,斯時浯島初闢,兵士初至,吳真人濟世救人,名揚人間,曾封授吳府千歲。本廟於民國二十五年及三十九年兩度重修,七
  • 后浦頭風獅爺
    后浦頭風獅爺(46公分,石雕、蹲距)供奉於小浦頭「川德宮」前卯月池畔,通體深藍的后浦頭風獅爺。風獅爺約莫三十六、七年(1947-48年)時,自「他村迎請」而來。不過,原本獅身彩繪,眼珠黑白分別、牙齒平整雪白,頂著一顆「紅鼻子」,模樣還蠻可愛的。重新彩繪過的獅身,略顯猙獰,說真的「千萬不要一個人晚上看
  • 邱良功古厝
    這棟建築乃為邱良功祖厝,位於金城鎮浯江街中段,屋中尚存有方形銅鏡一面,另有雕龍聖旨石二塊,高六十一公分、寬八十五公分,所刻聖旨二字每字十二公分見方,據傳係良功顯貴封爵,皇帝聞其家屋簡陋,賜建爵府,故贈予聖旨石二塊,預備置於府第大門前坊,建築物為一落四櫸頭+左突歸+牆規。
  • 翁贊商、翁贊榮洋樓
    翁贊商20歲左右,到新加坡創業,經營新加坡與印尼間的貿易,(其父翁清池於年輕時至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發展,後印尼發生大地震而身亡,贊商因此獲得印尼方面物資流通的人脈管道,但清池未將祖業留給贊商,而留給贊商在印尼同父異母的兄弟),將印尼之sago(俗稱西穀米,澱粉類作物)、天然膠樹汁液、椰乾等運往新加坡加
  • 太湖遊憩區
    太湖遊憩區是指以太湖為中心的公園,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八二三戰史館亦涵蓋在內,共佔地約45公頃。
  • 林斐章大宅
    林斐章於道光16西元年1836獨立捐建奎閣者捐建奎閣之後,在道光年間在後浦(註1)北門興建大宅,此宅於1903 年重修,1949 年為國軍佔用。註1金城舊稱後浦或后浦,在老一輩裡,還是會用閩南語說我住後浦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右庭院,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抬樑式柱
  • 洪合淵宅
    建於1930年。洪家兄弟於1920年代至印尼經商後返家,於後浦興建洪合淵、洪合剩、洪合達3棟民居,日本時代為日軍佔用,駐紮憲兵,1949年國軍進駐,後租用為救國團金門總部,至解嚴1992年才撤離歸還。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洪氏3兄弟的宅邸,共同組成
  • 浯島城隍廟
    後浦之城隍廟始建於明末,嘉慶十八年一度重建,光緒十二年、民國五十七年、民國六十二年都曾重修過。民國八十一年再度拆除並擴大規模重建而成今貌,每年從農曆三月底開始,來自全島各地的善男信女一波波湧進廟裡燒香膜拜,其盛況到四月十二城隍爺出巡的日子達到最高潮。
  •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創建人為僑居印尼的陳厚仲於1936年花費12,000元,聘請大陸籍司傅興建,在早期,國軍也將這裡作為指揮場所,後來又轉換成軍醫院。
  • 成功陳氏宗祠
    位於成功64-1號。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年),十二月二十日辰時破土,立向艮向申丑相兼三分,越庚午十月八日興工,十一月二十一日告成,原為二進,位於大東敦,又稱「南方祠堂」,係大宗宗祠,後多有修建。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次修建,將原有二進,在經濟拮据下改為一進,最近一次修建,於民國
  • 朝山寺
    民國五十二年及五十九年春季,金門兩度久旱不雨,致使農作歉收,用水困難,朝山寺廣澤尊王奉乩起駕,前往後浦城隍廟,搭壇祈雨。第一次斷定閏四月十二日午時三刻必降大雨,當天艷陽高照,時刻一到,則烏雲密佈,頃刻間沛然大雨立至,旱象立解;五十九年第二次祈雨則預測一週內可下大雨,至第六天,傾盆大雨倏然而下。後浦四
  • 魯王墓園
    位於金門城東門外,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經黃典權及王啟宗兩位教授的監督發掘,考證出是宋代朝廷大臣眷屬之墓。此墓的建造年代,最早應當在宋神宗元豐年間,相當於西元1078年至1085年間。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