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北山聚落
南山、北山隔雙鯉湖相望,是李氏開墾之地。聚落朝向尚稱整齊,坐西南朝東北向,即朝向雙鯉湖,亦有「雙鯉風水」之稱。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石雕公園
位於浯江溪口的南岸,園區散置許多名家大型雕塑藝品,作品都是利用浯島特有的花崗岩所創作,以斯土、鋒、歷史軌跡三大主題呈現金門豐富的人文風情;園內並建有小橋,流水與紀念胡璉將軍的伯玉亭,其四周的"進士牆"、"博士壁"刻有金門自古以來金榜中舉的先賢,以及海內外獲得博士殊榮的學子名單,見證浯島的地靈人傑。
下三落
其宅坐東向西並向南開設大門,在早期門口埕上舖設粗珀(磚塊)並將宅前「大潭」修築成橢圓形提岸開濬溝通「宮橋潭」溝上置巨石板以利通行。如此便使得大、小設連成一氣,是珠山相當重要的民宅。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寶月庵
寶月庵,又名南庵,建於明代,原建於虛江嘯臥石刻群及文臺寶塔旁,即今日金門酒廠的圍牆內,寺內供奉觀音及羅漢像。庵前有一座寶月泉,泉質優良。民國42年,金門酒廠成立,為取得釀酒水源,將寶月庵拆除,之後釀出的酒即著名的金門高粱酒。
六世及十世宗祠
坑墘房六世宗祠、新倉下二房六世與十世宗祠(一座二祠)、前廷房六世宗祠、大厝房十世宗祠、藩伯宗祠等,興建於明中葉至清道光年間,且坐落於聚落的各甲頭。各蔡氏祠堂之建築平面大同小異,仍以合院格局為主,具有明顯中軸線、左右對稱格局。建物棟架紮實有力,雕刻亦細膩講究,加上歷來文武科舉入仕者的牌匾,非常豐富。每
鎮東宮
鎮東宮在北山溝仔東新興角,始建年代不詳,唯知以前稱「聖王公廟」,八二三砲戰後,廟貌重修後改為鎮東宮,奉玄天上帝為境主,主祀廣澤尊王、金王爺、太子爺等,因其位在北山洋樓前的車站旁,外來遊客在參觀之餘,常會進廟合掌膜拜。
黃積啟古厝
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黃氏大宗祠右側前方,約與黃濟古厝為同一時代建物。建築平面格局為單伸手,相當特殊,本體牆身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資料來源:文化部
聖寧宮
聖寧宮是民國八十九年新建的廟宇,位在青嶼村外農田中路旁,右側不遠處就是海岸,中龕供奉關聖帝君,左側供大聖爺,右側供土地公,既是土地公廟,也類似水尾宮的性質。
福慧寺
福慧寺係由住持釋常實與釋見日兩位師父發宏願籌建的佛教寺廟,白牆黃瓦的福慧寺,是全金門唯一宮殿式造型的寺廟。一樓是彌陀殿,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二樓大雄寶殿,供奉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藥師佛和地藏菩薩。釋常實是陽翟人氏,在台灣出家,之後
三眼井
三眼井是位於南山聚落中居民生活文化的主要場所,通常居民都會在這裡做些家務.彼此談天,交流最近的生活情形!
慈湖
慈湖與雙鯉湖相連,原為一片內海,昔駐軍於南山及湖下間築一道長達550公尺的慈堤,形成金門最大的鹹水湖,且與海相通,隨著潮汐漲落,慈堤外海的潮間帶及慈湖周邊經常可見水鳥群聚,湖畔的木麻黃樹林也是冬候鳥鸕鶿度冬的主要棲息地,秋冬時鳥況極為豐富,是賞鳥的絕佳去處。
周安邦古厝
為周安邦赴日從商後回鄉所建,建於光緒26年(西元1900年)以前。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正面下緣為石條平砌,上緣為磚花砌,側面為石塊人字砌,採用穿斗式構架,室內雕花繁多華美,具有當地建築風格特點。資料來源:文化部
東門城
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由玉章路牌樓往上行約1.3公里可抵鄭成功觀兵奕棋處,此乃明末鄭成功與幕僚們戰時觀兵運籌、閒來弈棋遣興的地方。該處有一天然岩洞,洞內原有刻上棋盤的古桌椅,但皆已傾毀,現在所見是後來國軍重修。洞旁平台居高望遠,對岸的大陸風光一一可指,金門島西部一帶的外廓及縱橫阡陌也歷歷在目,延平郡王觀兵於此,的確慧眼獨
蓮山宮
金門冬季強勁東北風從田浦方向長驅直入,溪床上細砂積壓,到今鵲山附近方止,東沙尾正位在田浦溪(或稱前埔溪)之末端,故稱沙尾,又因為和汶水溪口附近的沙美同名,故稱東沙尾以資區別。蓮山宮始建於民國五十四年,奉太子爺為境主,並主奉池王爺、朱王爺,該廟於民國九十六年剛完成重建,廟宇輝煌,美侖美奐。大門聯:蓮座
東關廟
新前墩的先世居民,原居於內洋東山南郊約百公尺處的高地,地名「前墩」,由於長期風砂積壓不適居住,乃於清末時期全村遷居今址,取地名為新前墩,原無寺廟,至民國五十四年,才在現址興建「東關廟」,奉祀董王爺、蘇娘娘及五鄉共奉的太子爺。楹聯:大門聯:文武忠貞昭日月;威靈赫奕壯山河。窗側聯:千秋翰墨文光燦;萬古旌
瓊林戰役展示館
瓊林村是在抗戰中其中一個協助軍方作戰的村落,因此連村辦公室都是作戰指揮中心的一部份,戰爭結束後,後人抱持者紀念以及讓民眾更暸解當年戰爭留下的歷史,因而建造了瓊林戰役展示館。
雙鯉溼地自然中心
雙鯉濕地自然中心位於金門西北邊古寧頭的南山聚落古寧頭戰役後,因為軍事的需要,國軍在1951年建造,意外的造就出一個讓候鳥的休息的環境。
先農廟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神崇拜在上古時期是最普遍的信仰之一,但隨著各種神祇之增加,崇祀炎帝神農氏的寺廟也愈來愈少,在大小金門兩島兩百多座寺廟當中,古寧頭北山這座先農廟是僅有的一座。本廟屬北山進房所有,主奉炎帝神農及觀音佛祖、陳王爺、溫王爺和張府元帥。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俞大維先生於八二三砲戰時擔任國防部長,期間曾不畏砲火猛烈,多次到金門巡視防務,為緬懷俞先生的英勇事蹟,遂於八二三戰史館對面設置紀念館。館內陳設皆本於俞先生在台北的寓所,所陳列的衣服,書藉、舊照片等,皆頗能體現俞先生平凡而堅毅的性格,其中最為珍貴的為一張俞先生腦部受砲擊而受傷的X光片,其中彈殼碎片仍清
后宅風獅爺
后宅風獅爺(148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后宅雄風獅爺的慶生活動,可以享有油麵、瓜果、牲禮等,甚至廟中遇有「做醮」慶典之際,村民更會前往「請神」,請這尊雄風獅前往接受豐盛祭品。相較之下,后宅的另一尊雌風獅的待遇,實在相差太大。不但沒有固定生日慶典,甚至連廟中慶典也遭到冷落...~>.
黃福星宅
建於1931年左右,為黃福星至菲律賓發跡後,寄回資金興建。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正面壁堵飾以彩繪瓷磚,鋪陳吉祥圖案主題,內部裝飾精美,木作格扇雕刻富特色,值得保存。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官澳風獅爺
官澳風獅爺(190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如果說金門的風獅爺,是先民為了抵禦凜冽東北季風而衍生出的信仰,那麼這佇立於官澳村的這一對雌雄風獅,便是「天下第一獅」,兀自守候在風起的地方,肩負起這重責大任的第一線艱難任務。鄰近的馬山連,在戰地政務時期,有「天下第一連」之稱。在官澳某民宅的牆面上,還留著這麼一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愛活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