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佛光山金蓮淨苑
金蓮淨苑,動土啟建於民國五十一年。當時,附近還是一片荒蕪的墳地,以及一些豬舍及貧瘠的小田地。金門民風既傳統又保守,剛開始民眾多以一般的民間信仰為主,寺廟道場多供奉神明,一群求法心切的蓮友們在當時就有著極深的感觸,渴望能由一般的拜神祈求保佑,提昇到解縛自在之地。當時金門市區沒有一處可以讓他們禮佛共修、
西嶽廟
金門西半島有一座五嶽廟在後浦,而東半島卻有田浦的東嶽、山西的北嶽和田墩的西嶽三座寺廟,分別供奉東、北、西三嶽大帝。田墩西嶽廟原在浯坑與田墩兩聚落之間,民初毀於強風襲擊,神像一度暫供於天后宮。到民國八十一年,位在天后宮右側的西嶽廟重建慶成後,才移奉新廟,廟中現奉境主西嶽華山金天順聖大帝,主奉聖王公、
夏墅風獅爺
藍身綠眼紅彩帶:夏墅風獅爺(140公分,泥塑立姿雄獅)從兒童公園往夏墅路旁,很輕易的便可以發現這尊藍身綠眼紅彩帶的夏墅風獅爺,據說已有一百多歲的高齡了。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為夏墅村「聖帝廟」關聖帝君聖誕,村民往往於十二、十三日,便會準備鮮果酬謝風獅爺一年的辛苦。還順便為風獅爺披上嶄新的「紅仁布」(紅
保安殿
土樓緊鄰著東村,隨著民居的擴建,加上土樓居民的外遷,留鄉者已寥寥可數,如今只見東村而沒有土樓的門牌號碼了。保安殿的始建年代當在清代土樓居民較多時期,供奉池王爺、包王爺、李王爺和蕭千歲、程千歲。
陳氏古厝
陳氏古厝約於清末年間興建,創建人興建之初只建二落大厝,在考量家族人口眾多且建築經費有餘的情況下增建護龍,但其護龍建築並未完工(紅磚砌牆並未上抹灰)。民國三十八年庵前村因為防衛司令官辦公處所。資料來源:文化部
金門明遺老街
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老街,相傳在明太祖洪武廿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所城,當時「明遺老街」即已開闢,不但為交通要道,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更是農產、魚產及各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當時可是繁華無比,因此也有「賣菜街」舊稱。這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現已六百多歲,全長有百餘公
護國寺
簡介:今日的新市里,原本是一片沙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金門大量駐軍。民國四十三年,在軍方主導下建成今日的新市街道,鼓勵百姓進住經商,由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發生,許多原居於金門北海岸鄉村的百姓大量遷入,新市的市街才快速繁榮起來。「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新社區既已形成,寺廟就隨著興建。護國寺就在這樣的
許允選洋樓
建於1915年左右,許允選原從事建材買賣,往返金廈兩地,林宅原預計建屋3層,但許氏家廟建於其後,依習俗不可高於其高度,所以僅於前落部分2樓化(疊樓),且總高度低於許氏家廟,因此由外觀可見疊樓部分明顯低矮。
禹帝廟
「大禹治水」是中國上古時代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其治水的功績深受民間崇敬與愛戴,被後世奉為水仙崇拜。後浦南門禹帝廟的建廟過程,源自一段「海上漁舟黑夜迷航,獲得禹帝顯聖救助,睹神光而得香木、雕神像以奉祀」的傳說。該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規模小且簡陋,民國六十五年擴建後,旋於民國九十年
山外風獅爺
山外另一尊風獅爺(雌),便安鎮於山外村西側往太武山方向的小路旁。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山外村原有一尊風獅爺,安置於村莊內,而新的雌風獅的位置稍微向村外略移。山外—最晚在明初即已得名,位於太武山之南,古時北面尚有徑林、北青村落,由於腹地不大,不易發展,此兩村落已於清及民初消失,而山外村位其周邊,古有「金門
塔后風獅爺
塔后風獅爺 (8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塔后,位於「塔山之后」,故稱「塔后」,因塔山又稱為赤山,因此居民又習慣稱之為「赤后」,塔后位於湖前西北側,居民為湖前陳氏分支而來,面北而居,依地形遂級而下,和山外村遙遙相對。「塔后」地名直至清時才出現在《金門志》中,屬十八都「滄湖保」,南側公路附近稱作「赤後埔
仙姑廟
仙姑廟位在伍德宮左側,本廟乃是私人所建,緣於建廟主人之子服務軍旅時,於民國五十年代駐守烈嶼(小金門)青岐附近,該地有烈女廟一座,係民國四十五年所建,是奉祀烈女王仙姑之廟宇,由於種種因緣,乃於民國六十年,自青岐仙姑廟分靈來此建廟。主祀王仙姑,陪祀劉仙姑與楊仙姑。
金城民防坑道
一.簡介民國57(1968)年1月19日,先總統 蔣公指示強化金門民防組訓工作。因此,開始建構以各村落之既有碉堡、防空洞為基礎,增建地下坑道,連接貫通,以達到「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之戰術目標。「金城坑道」係由「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簡稱金門政委會)所屬之「金門縣民眾自衛總隊」出資,委由陸
慈航寺
民國七十年代初,金門縣政府基於新社區闢建之需要,由金沙鎮公所覓地於沙美舊區之北側,興建忠孝新村,基於「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的金門傳統觀念,遂有建寺之倡議,寺成後題額「慈航寺」,供奉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及地藏王菩薩。楹聯:大門聯一: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妙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大門聯
代天府
主祀神佛: 溫朱池爺
金沙鎮后水頭風獅爺
後水頭風獅爺(184公分,石雕、立姿雌獅)位於後水頭「汶源宮」廟埕的風獅爺,與瓊林風獅爺一樣,經常出現於觀光解說導覽書籍或折頁的主角,被譽為擁有「美背」的風獅爺。的確,圓瞪的雙目炯炯有神,威武卻不顯殺氣,獅身彩繪配色鮮明大膽,卻條理分明。扇狀獅尾、捲曲對分的背鬃,在在都顯出后水頭風獅爺藝術上的高度。
武廟
武廟又稱為內武廟,係原有的關帝廟,民國成立以後,本廟也依全國各地許多地方武廟之例,增設岳武穆神位共奉。民國十五年間,全國各地掀起破除迷信之風,廟內神像一度被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以後,本廟曾作過軍政府及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物資供應處及稅捐處的辦公場所,後於民國七十三年由廟方收回整修,七十六年加以重
何厝風獅爺
何厝風獅爺(40公分,石雕蹲距)位於何厝村保安殿旁的這尊風獅爺,看起來飽經滄桑,獅身風化嚴重,看起來好像只有獅頭的石刻一般。根據保安宮舊有廟誌紀錄,該廟建於清光緒丁丑年(1876年),而風獅爺也應於同年所設立,算一算這尊風獅爺也已有一百三十歲的高齡了。嬌小的身軀配上一雙又大又圓的雙眼,如果你從仰角觀
威濟廟
威濟廟位在后盤山中間的環島北路旁,廟前有小溪流過,路面架橋而過,廟基低過橋面許多。紅牆綠瓦的威濟廟仍保持金門古式宮廟風格,以紅甓封外牆,上覆琉璃綠瓦。神龕內奉池王爺為境主,並主奉溫王爺、和王爺、三王爺、太子爺等眾神。
海蓮寺
金門縣佛教弘法基金會董事長悟道上人住持海印寺期間,為使金城區高齡蓮友可就近禮佛,免受路途遙遠之苦,乃於民國91年籌設新寺於金城南門,並於92年動工興建,次年慶成。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宅為一落四櫸頭形制,外觀簡樸素雅,僅牆規上置有「留庵故居」門匾。主屋(大厝身) 屋脊採圓脊(馬背),裝飾亦簡單,僅明間鏡面牆堵,彩繪有「卍」(萬字)不斷圖形。其墓園位於村後山坡 上,一處前低後高、座西朝東的風水地上。以花崗石材砌築,墓碑碑石頂部直角方正,銘文共分四行,中間二行楷書陰刻,左碑刻一「奉
鄧長壽洋樓
建於1921年,為新加坡華僑鄧長壽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曾為浯江招待所,現為福建省政府管理使用。
甲政第
此建築物位於金門縣珠山聚落之中,珠山又名山仔兜,以大宗祠為界,分為「大社」和「小社」。為第十八世薛允二的三子薛紹德所興建,此宅建於家廟右前方,里人稱下山落,結構宏大,佔地數畝,介於大、小社間,建後環境美化,將大門口埕上,鋪設粗磚(約四吋比六吋磚塊),並將大潭築成橢形堤岸,使大潭為圓鏡,並開圳溝通往「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4
愛活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