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烈嶼忠義廟
    主祀神佛: 關帝爺
  • 頂界十八間
    位於前水頭頂界的"十八支樑"傳統閩南二落大厝,以井然有序的梳式佈局,贏得昔日"有水頭富,無水頭厝"的美名。十八支梁約完成於清乾隆年間,比山后民俗文化村還早120年,係由9棟大厝組成,巷弄整齊,屋脊相對,雖然略顯殘破,但仍留有豪氣華麗之風。
  • 張氏三落大厝
    建築平面格局為三落大厝加第三落左突歸房,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屋頂上有3 條筒瓦,保留當地民居風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浦邊風獅爺
    浦邊風獅爺(133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浦」指水邊的地,浦邊位於金門島北面海岸線上,與劉澳港原本隔著港澳相望,此地古有航運之利,近代灣澳淤淺後,兩村間一百多公尺的距離有路可通。劉澳港的西側有一突起數公尺高的陸地向外伸出,形如雞冠,稱為「雞髻頭」,古時為一處碼頭。位於浦邊村公所右前側馬路旁的風獅爺,
  • 田府廟
    田帥廟主祀田府元帥,農曆六月初一日神誕,此田府元帥與其他寺廟所奉的田都元帥是否相同,尚有待查考。田府廟始建年代不詳,近貌卻是民國八十六年所重建。大門聯:北極上帝施福祿;田府元帥佑黎民。 
  • 石兔
    太武山步道兩旁巨石嶙峋,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常有狀似動物的岩塊出現,像是距離劉玉章銅像約150公尺處,步道兩旁出現"龜兔賽跑"的有趣畫面,先是左側一似烏龜的巨石,石頭上的"眼珠"是當年開路機鑽孔所遺留,緩慢匍伏於野草之間;右側樹旁懸立的石兔,唯妙唯肖的樣貌不禁讓人莞爾。
  • 內洋風獅爺
    東山風獅爺(66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東山風獅爺位於東沙尾往田浦路邊,近年風獅爺前新建屋宇一棟,門牌號碼為東溪村,容易讓人誤解此尊風獅爺便是東溪風獅爺。當裡洋位在鵲山附近的年代,因為此地是位於田浦溪之東的一處高地,係屬吳氏族人的拓墾區,故裡洋人以「東山」之名稱呼,明末清初裡洋受風沙危害後,村民遷往田
  • 西山前李氏家廟
    金門人常將金門島分前後,靠近金城的西方屬於前,太武山東側屬於後,若東西兩地地名相同時,便以前、後做區別,所以「西山前」與隔鄰的「東山前」,合稱「後山前」,和金城鎮「前山前」相應。
  • 洪旭古厝
    洪門港居民為烈嶼青岐移民,第十五代洪旭(洪門港第七代)為明末武將,協助鄭成功練兵舊址於現今延平郡王祠,當年為了修建家廟(現已改建),在兩側建造民宅,供其家人能奉祀家廟於側,包含家廟在內,共興建三棟三落。資料來源:文化部
  • 珠山風獅爺
    古崗風獅爺(214公分,石雕,立姿雄獅)  開口、大眼,配上兩個圓且深的酒窩,形塑了古崗風獅爺的特色。除此之外,在獅身側面,可以發現獅足於獅身整體的結構比例,佔了相當大的部分。  古崗分為大社(大古崗)及小社(小古崗),社南社北皆為群山環抱,中間陷為一湖,左有青山、左前方有翟山與大帽山(鬼仔帽山)、
  •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位在烈嶼鄉東林的東井,就是當今大小金門兩島保存最久的水井之一。以長160公分、寬40公分、厚11至13公分的石板,從井底砌垣到井口,形成一個每邊長130公分的正方形井體。這些同樣大小的石板,每塊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鑿一個長15公分、寬20公分的缺角。砌法採用正凸和反凸相間的砌法構建而成。在朝向北面的
  • 林厝聚落
    湖下海堤約有300公尺長,從湖下村步行約3至5分鐘即可到達,入口處有簡單的兒童遊樂設施及迷彩色的蚵民檢查站,過去崗哨24小時都有衛兵站崗,管制出入人員,若要到湖下海邊必須要有蚵民證才可通行。在戰地政務解除前,金門的海域都受軍方管制,除了蚵民、漁民及軍人,任何人都無法越雷池一步。 湖下海堤緊鄰慈湖海岸
  • 古崗學校
    為1933年由董氏出洋華僑捐建的學校。民國五十一年改為古崗村里辦公所及民眾活動中心。古崗學校則與舊金城國小合併為今日的古城國小。
  • 來鳳宮
    來鳳宮位在后豐港村前濱海處,廟前即是海岸,每逢九月高潮之際,海潮幾可達廟前,民國八十年代海堤築成後,堤岸幾乎齊與廟頂,廟前加蓋遮陽板,讓人無法窺得廟貌。來鳳宮奉田都元帥、張元帥為境主,並主奉王府王爺、棟境公、太子爺、媽祖等神明。楹聯:大門聯:天泰地泰三陽開泰;神安人安合境平安。中龕聯:廟貌巍峨地靈人
  • 八達樓子
    民國55年,原駐防於古北口的長城部隊移防烈嶼,為了悼念當時死守八達樓子終至壯烈犧牲的7名袍澤,國軍特地在西宅村重建了八達樓子。樓頂的戰士們各據山海關、古北口、喜峰口、九門口,握槍擲彈,栩栩如生;樓內設有旋梯可直達頂端,遙望大陸河山,心胸為之壯闊。
  • 陽明湖
    陽明村位於太武山東麓,田埔溪上游北側,開始興建於民國59年,當時是八二三砲戰過後,政府為鼓勵縣民墾荒,放領土地,陽明社即為當時推行最早的墾荒人社區,有李、張、周、吳等姓的移民集資建屋,住民約20戶,其中,由於戰役中的古寧頭受損最大,因此這裡又以古寧頭李姓移民最多,屬金湖鎮山外里管轄,也因為是新興社區
  • 陳篤欽古厝
    建於1900年以前,為陳篤欽聘請福建籍司傅興建,國軍於1949年至1959年駐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腰堵以下為石條平砌,以上為磚斗砌及磚平砌,屋身構造採硬山擱檁,正身壁堵磚雕精緻,墀頭與水車堵裝飾華麗,屋內門扇雕花精美。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陳篤浪古厝
    建於1900年以前,為陳篤浪於南洋發展後僑匯返鄉興建,聘請大陸福建司傅設計施工,花費白銀千元,國軍於1949年至1968年進駐,除右廂房外均為軍隊住所,並拆除部分門扇作為防空洞使用。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陟歸,前落陟歸有疊樓,本體牆身材料下緣為石條平砌,上緣為磚砌,屋身構造採硬山擱檁,建築正面有
  • 天官府
    陳昌文字清時,號伯武,古區人,明天啟壬戌(1622年)進士,授廣西平樂推官,在粵九年,後擢南刑科給事中,人稱「陳刑科」。士民稱道,曾劾尚書張鳳翼防西失職狀。位在古區村郊的這座天官府,正是供奉明代金門古區先賢陳昌文的寺廟。
  • 黃朝賓宅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建物正面牆堵飾以彩釉花磚,顏色豐富。內部小木作刻工精良,格扇、獅座、雀替均十分細緻,值得保存。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何肅點、何肅海兄弟洋樓
    建於1926年,為何肅點、何肅海兄弟於浦邊經營雜貨店致富興建,何肅海興建房屋時曾攜帶200銀元到大陸買木材,於途中被海盜洗劫,軟禁50多天,後以500銀元贖回。
  • 陳健墓
    由於墓碑上已無字跡,因此,推測可能是明朝浯陽進士陳健的衣冠塚。陳健,字時乾,號滄江,浯洲陽翟人,為浯陽陳氏第十九世,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人,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受刑部主事,歷四川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