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洋山風獅爺
    營山風獅爺(132公分,石雕立姿,雌獅)  筆直圓形的柱狀身軀,加上細膩而傳神的雕刻,構成了營山村風獅爺鮮明的形象。在營山往九女山的路旁,可輕易的見到這尊守護營山村落的風獅爺。  每年逢五月五端午風獅爺生日時,村民總不忘準備三牲犒賞風獅爺一年來的辛勞。【地名小辭典】  因本村位在營山之下而得名,或稱
  • 烈嶼區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福建省,總面積約為3,720公頃,是台灣第六座的國家公園,佔了金門整座島將近四分之一的面積,範圍包括了古崗區﹑太武山區﹑烈嶼區﹑古寧頭區﹑馬山區等五個區域,是第一個在台灣離島的國家公園。
  •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
    貓公石散布在埔頭至黃厝間綿延1公里的海岸邊,是種含鐵質結核塊岩,顏色多呈紅褐色,形狀、大小豐富多樣,是小金門特有的地質景觀。
  • 三民主義萬歲牆
    具有歷史意義與時代背景的紀念地標。
  • 天后宮
     田墩原本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村落,早年金門區劃中十七都有「陽田保」,範圍從青嶼官澳沿海岸線到陽翟,其陽田之名乃取自陽翟和田墩。當時浯洲鹽場中有田墩埕,場址就在村左側與浯坑、西園之間的海岸地帶,村內有佛祖宮、西嶽廟和媽祖宮。田墩媽祖宮原址在村後的金龜山麓,之後廟宇坍塌,乃將媽祖神像遷入村內的佛祖宮,並擴
  • 李康塔洋樓
    李康塔十餘歲帶著弟弟建修前往新加坡發展,初時以打零工方式維持生活所需,因做事認真被打工處所老板賞識,邀請李康塔擔任其南北貨批發公司的掌櫃。經過數年的努力下,李康塔在老板的支持下利用其積蓄開設一家名為「恆通」的公司,開始經營南北貨批發生意,在李康塔兄弟共同努力下迅速累積財富。
  • 古寧頭戰史館廣場
    在當年的戰役中,依照執槍殺敵的英勇戰士所製造出的銅像。
  • 樓山寺
    樓山寺習稱「東宮」,早年建在後壁山(村後的五龍山麓),今日該地尚有「廟口」地名,某次毀於七月的颱風中,清嘉慶十二年之前於現址重建。民國四年鹽兵進駐,神像遷駐棲隱堂,民國三十八年後舊廟及憩仔寺充作鹽倉,年久毀圮,到民國八十四年西園鹽場停產關閉後,遂有復建之議,後經縣議會通過預算,於九十年完成重建,自棲
  • 馬山播音站
    馬山觀測站與播音站位於金門的最北端,與對岸福建的角嶼、大小嶝島距離僅2公里餘,過去一直是觀測對岸動靜,心戰喊話及空飄文宣的軍事重鎮,素有"天下第一哨"之稱。成排的播音器如牆般巍立,形成戰地特殊景觀;由觀測站所設高倍望遠鏡望出去,海上的大陸漁船彷彿觸手可及,對岸"小嶝國小"四個大字也清晰可見。
  • 玄天上帝
    前埔是一個小聚落,居民以楊姓為主,保障宮約建於民國五十年代之初,主祀玄天上帝、三代公和太子爺,由於村小人少,無力作醮謝神,僅在每年三月初三上帝公生日時,請道士誦讀經文而已。
  • 棲堂廟
    東珩位在陽翟之東原碧山靶場旁邊,棲堂廟是近代建築。該廟奉祀境主保生大帝,並主奉蘇、邱、梁、秦、蔡諸王爺及閻羅天子、太子爺等。大門聯:棲隱應天龍靈鍾東君;堂前香煙繞萬世珩璜。 
  • 官澳風獅爺
    官澳風獅爺(230公分,石雕、立姿雄獅)官澳背負高地、面向海灣,右有連接至馬山的半島環傍,左有枋港鹽埕,鹽蚵漁農還有津渡,是浯洲通往石井、安海的重要渡口,住屋沿海岸而建,舊有官澳巡檢司城,惜毀於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庚申之亂。村前是海灣,灣內早期是島上的十個鹽場之一,近代鹽田已廢。民國卅九年(1950年
  • 烈女廟
    主祀神佛: 王仙姑
  • 九宮碼頭
     九宮碼頭位於小金門東南隅,為大小金門間海上交通之門戶,南側之四維坑道則為當地重要之軍事設施景點。此處可看到金門最早期之花崗片麻岩、後期侵入之花崗岩與二者混合產生之黑白相間的混合岩,此外,黑色之基性岩脈與淺色之偉晶岩脈亦交錯出現於岩體中,形成線條豐富之地質景觀。
  • 水頭碼頭
      水頭碼頭以前是個漁港,並負責大小金門的船運,2002年7月以後,水頭碼頭旅客服務中心建成,開始接手小三通服務,成為金門目前最繁忙的客運碼頭。 
  • 四維隧道
     四維坑道為當地重要之軍事設施景點。此處可看到金門最早期之花崗片麻岩、後期侵入之花崗岩與二者混合產生之黑白相間的混合岩,此外,黑色之基性岩脈與淺色之偉晶岩脈亦交錯出現於岩體中,形成線條豐富之地質景觀。 
  • 西園鹽場遺址
    西園鹽場位於西園村海邊,自元朝以來,即為金門重要的鹽產區,日治時期更是金門重要鹽倉;目前鹽場雖因曬鹽業式微而已停產,但一畦畦清淺池水映照著藍天緣林,風光宜人,加上與鄰近田墩養殖區的水域連成一氣,為渡冬水鳥的最愛,已成為金門重要的賞鳥地點。
  • 齊心堂
    齊心堂位在西園村西北側海濱,面朝小嶝島,每天穿梭於金、嶝海域間的貨輪,還有來往於金門和石井間的客運航班,在廟前方海域來來往往。堂左有「西園抗日紀念碑」一座,紀念西園鹽場抗日事件中在此犧牲的烈士,寺內所主奉的,是原奉於棲隱堂內的太子爺神像。
  • 湧源寺
    始建於民國二年歲次癸丑,民國七十八年重修。主奉邱王爺,聖誕日期不清楚。也奉廣澤尊王,聖誕日為八月二十二日。註生娘娘,聖誕日為三月二十日。
  • 棲隱堂
    西園素有「七宮五祖厝」之諺,因為早期有七個村社分布,並有金、葉、莊、張等姓氏,黃姓係後來入居者,今九成以上是黃姓,金、張早已外遷。在現存的寺廟中,棲隱堂是唯一的木石結構建築,因位在該村偏西部分,故習稱「西宮」,最晚約建於清末,奉保生大帝為境主。 
  • 水源宮
    水源宮位在塘頭與官澳間的大馬路旁,此地正是昔日枋港溪出海口,背海朝向村內,主奉福德正神,既是土地廟也是水尾宮。
  • 青嶼風獅爺
    青嶼風獅爺(45公分,石雕、蹲距)「青嶼」位在天摩山之陽,西、北兩面隔著高阜與官澳為鄰,東面是海,海面有一小嶼名為「草嶼」,南面是大片低平沃野,隔著這片沃野與山西為鄰,地勢自西北往東南傾斜,這片廣闊的平地,大部分是強勁東北季風將海灘的砂塵堆積而成。「青嶼」原本是一處小礁嶼(「嶼」的本意是「小島」),
  • 恩主聖侯廟
    恩主聖侯廟是民國七十二年新建,位在該村之左側,奉祀境主恩主公,並奉蘇王爺、邱王爺、池王爺、媽祖、關帝爺和廣澤尊王,而以四月十二蘇王爺生日為建醮謝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