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位在烈嶼鄉東林的東井,就是當今大小金門兩島保存最久的水井之一。以長160公分、寬40公分、厚11至13公分的石板,從井底砌垣到井口,形成一個每邊長130公分的正方形井體。這些同樣大小的石板,每塊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鑿一個長15公分、寬20公分的缺角。砌法採用正凸和反凸相間的砌法構建而成。在朝向北面的
  • 明王殿
    明王殿之始建年代,依廟中保存於道光甲午年立獻之木刻匾,確知當時已有明王殿存在,而明王殿之名,緣於廟中所主奉之刑王爺,又稱「康濟明王」。大門聯:康濟臨民垂福蔭;明王救世仰神功。 
  • 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建於1934年,為碧山鄉僑陳睿友所捐資,校園佔地20公畝,曾招收碧山及臨近兒童就讀。校體為仿巴洛克風格,樓高二層之西式洋樓,建物立面以高聳的山頭最引人注目,山頭飾以國旗、國民黨旗,印度警察、花草、仙鶴等泥塑,學校曾多次移作他用,見證時局的動盪多變。
  • 陳健墓
    由於墓碑上已無字跡,因此,推測可能是明朝浯陽進士陳健的衣冠塚。陳健,字時乾,號滄江,浯洲陽翟人,為浯陽陳氏第十九世,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人,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受刑部主事,歷四川司郎中。
  • 后宅風獅爺
    后宅風獅爺(100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在金沙后宅村大洋樓旁,有著一尊眼凸、鼻大、嘴大的雌風獅,獅身雕塑古樸而渾厚,手持石雕花綵,模樣威嚴。在風獅爺身後,尚有一方「石敢當」。老牆、風獅、石敢當三者,相映成趣。【地名小辭典】「后宅」背倚高地,前方近臨平疇,遠處也是高地,早期這裡原本是濱海之浦,海水由浦
  • 黃輝古厝
    建於1736(乾隆1)年。黃輝為乾隆時代往內陸「北碇」發展的水頭人,古厝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雙護龍、牆規門,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創建年代久遠且保存良好,展現獨特的地域風貌。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五虎山步道
    由於長年軍事管制,原始風光迷人,所孕育的金門原生植物,種類、數量及密度,皆為全金之冠。國家公園已在此設立保護區,並規劃了自然步道,方便遊客遊賞。步道入口位於山后民俗文化村旁,觀景平台後方另有兩條步道通往解說廣場及北嶽廟。
  • 瓊林風獅爺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因部隊構築工事,不幸埋入土中,至四十年以後(1951年後)才因雨水沖刷得以重見天日,即由當地村民豎立於原址旁(第一次變更位置)。四十八年時(1959年),又因建築公廁,才又將風獅爺移至現址。來到瓊林除了風獅爺外,也別忘了多到村內走走走,瓊林村內除了共同祭祀的「大宗宗祠」外
  • 黃汝楫番仔厝
    建於約1935年,為黃汝楫至印尼經商,致富後返鄉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此宅曾為睡頭村之村里辦公室。
  • 水頭王氏古厝
    王成南17歲跟隨其父至印尼,經營雜貨生意,民國32年間其母自印尼攜白銀回金興建前落,後落為王成南祖先所建,因年代久遠,創建人不詳。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 黃宣顯六路大厝
    黃宣顯生於乾隆中葉,父親官拜翰外郎,後代子孫經商南洋,亦卓然有成。黃宅屬於五開間加掛左右雙護龍閩式建築,號稱六路大宅。前後落一條龍燕脊與硬山馬背協調銜接,立面格扇飾以精巧木雕,水車堵上飾有福祿花鳥等彩繪與剪貼,在在展示鄉僑實力與光完耀袓的情懷。
  •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建於1947年,何肅闕、何肅坡於浦邊地區經營油行致富,此建物即為煉油行之所在。1949年國軍入駐,八二三戰役後又為93師成功部隊入駐5至6年。成功部隊撤走後,居民籌設為浦山村小學約10年之久,小學遷移後即無人居住至今。
  • 張氏古厝
    屋舎竣工後為同宗多家共同居住使用。八二三炮戰前國軍駐紮,在戰役時曾被槍械彈藥擊中,牆身有多處彈孔。蔡玉羨女士之夫曾對屋舍進行整修,1960年度曾補助修復。現閒置,前院作為養雞使用。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李光前廟
    李光前將軍,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登陸戰時任團長,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義無反顧,是所有為國殉職軍人中階級最高的軍官,戰事結束後靈異事件頻傳,當地居民乃於民國四十二年在其殉國處建小廟虔誠膜拜,由於信眾日多、香火鼎盛,小廟難容眾信,六十五年擴建一次仍嫌太小,民國八十八年再度重建今貌。廟前有一座牌樓
  • 昭靈宮
    主祀神佛: 田府王爺建於1884(光緒10)年,由陳姓宗親出錢合建,為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曾整修過。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單座,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保存現況良好,反映濃厚的地方信仰色彩。
  • 世懋堂
    世懋堂(黃氏三房宗祠)為民國二十三年黃氏三房籌資興建。資料來源:文化部
  • 陳篤欽古厝
    建於1900年以前,為陳篤欽聘請福建籍司傅興建,國軍於1949年至1959年駐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腰堵以下為石條平砌,以上為磚斗砌及磚平砌,屋身構造採硬山擱檁,正身壁堵磚雕精緻,墀頭與水車堵裝飾華麗,屋內門扇雕花精美。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碧月軒
    建於1920年,為何懷於菲律賓從事布業,寄錢回來興建,花費約白銀7,000元,聘請福州司傅設計。
  • 萬安堂
    主祀神佛: 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音韜),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
  • 內洋風獅爺
    東山風獅爺(66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東山風獅爺位於東沙尾往田浦路邊,近年風獅爺前新建屋宇一棟,門牌號碼為東溪村,容易讓人誤解此尊風獅爺便是東溪風獅爺。當裡洋位在鵲山附近的年代,因為此地是位於田浦溪之東的一處高地,係屬吳氏族人的拓墾區,故裡洋人以「東山」之名稱呼,明末清初裡洋受風沙危害後,村民遷往田
  • 劉澳風獅爺
    劉澳風獅爺(86公分,石雕、蹲距雄獅)抬頭仰望,右手持一方「合境平安」大印的劉澳風獅爺,盡忠的駐守於村口。劉澳原名「瀏澳」,係指水深清澈,舟楫可泊之天然港灣。後來劉平,由泉州 上寶 灰狗墓遷浯,定居於此,瀏澳之名也逐漸被「劉澳」所取代。此地地處奎山與鶯山兩岬角之間的澳內,與浦邊隔著海灣相對望,左邊灣
  • 勇伯公宮
    傳說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日軍將原駐台清軍遣返大陸途中,適逢農曆九月初九強風巨浪,船泊前水頭碼頭,日軍逼迫清軍以繩索攀爬上岸,中途再將索砍斷,致使清軍落海溺斃無數,水頭鄉民睹此慘狀,不忍見其曝屍海岸,將其就近掩埋於金龜尾的沙墩上,並立廟奉祀,名之曰「勇伯公宮」。
  • 尚義環保公園
    尚義環保公園原為一廢棄礦區,土壤貧瘠,植裁不易,在環保局全體同仁共同努力,克服萬難植栽綠美化,提供遊客優質遊憩場所,更冀望本計畫之運作,營造環保公園教育價值,成為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為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