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海軍將官官舍
    1.建物約建於日據末期,為洋式風格宿舍建築形式,與當時和洋風風格型態之日式建築正好相異,頗具特色。2.本區域為海軍將官官舍群,曾住有馬紀壯將軍、黎玉璽將軍、蔣謙將軍及裴毓棻將軍,具特殊歷史人物價值。
  •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佛教密宗護法神有五大明王佑稱五大尊,不動明王為大如來之化身,屬密教之真言宗,在台灣並不多見 。一九二五年日人佐野庄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前有手水臺及近來所建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
  •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
    本案所留存之官舍為『原臺北刑務所』周邊配置相關獄政管理宿舍,屬同時期建物,具有『原臺北刑務所』獄政空間歷史之見證作用。
  • 如魚得水
    位於敦化北路與南京東路口的裝置藝術「如魚得水」,長250 cm,寬60 cm ,高180 cm,是大理石的作品,整體的感覺像是一隻魚,但是只有形體,它被包裹在河流或是海洋之中,有著波浪的紋路,一層一層地,像是在水中自由的前進,悠遊自在地在水中浮動,有著絕佳的動感。另外中間有著幾許沒有大理石的小窟,在
  • 艋舺公園
    艋舺公園位於龍山寺旁,原名為「萬華十二號公園」,由廣州街、和平西路、三水街及西園路所圍繞,佔地廣大,是台北市政府以藝術為主題開發,頗具特色的民俗公園。園內有很多富含文化意涵的設計,像是東側的龍和型雕塑,象徵中國風水中左青龍吉祥之意;西側的船型雕塑則反映本地區先民早期多以獨木舟為運輸、渡河、貿易等使用
  • 國軍歷史文物館
    國軍歷史文物館,簡稱「軍史館」,於民國50年10月31日落成啟用,樓高3層,各樓層總面積約450坪。建館目的旨在藉陳展國軍各時期文物史料,以弘揚黃埔建軍精神,彰顯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建設台灣各時期光輝史蹟,與當前國軍精實壯大實況,期增進國人愛國情操,建立全民國防共識。軍史管有3個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據時期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不可分,經濟事業範圍甚廣,其中物產會社影響力較大,除臺北總部外,臺南及高雄亦設支店,經營銀行及保險事業。其總部早在日據初年即設於館前路,當時附近金融及保險會社雲集。 原始建築約建於一九二0年,樓高三層,轉角有尖塔,屬於文藝復興建築之樣式
  • 一號糧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於民國35年3月4日奉准接管、登記日期為40年6月4日,主要建材為磚造,原作為存放稻米之統制倉庫。另建物旁壹棟未登記建物(八德路2段346巷3弄4號),原提供做為員工宿舍使用。˙經二次大戰空襲,建物外牆上留有炮彈孔洞
  •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位於北投區新民路六十號,約興建於大正初年〈約西元一九一0年代〉。日據初期北投開始出現溫泉療養所及旅館,日本衛戍醫院亦在新北投的山谷中設立軍部所屬之療養所,建築物順著山坡等高線配置,前後數列並排。經多年演變,目前仍保存入口的一座,作為地方發展史之見證,這座木造療養所具
  • 擎天崗草原-陽明山國家公園
    擎天崗草原又稱太陽谷,其位於大屯山群彙的中央,及竹子山、七股山與頂山,磺嘴山之中間按部,地勢平坦,源於竹篙山熔岩所形成的階地。 日據時期日本人就在此設置大嶺峙牧場,作為種茶、放牧用途。台灣光復後政府依據原大嶺峙牧場中擎天崗、冷水坑一帶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
  • 臺北郵局
    臺北郵局位於北門內,早在二十世紀初年即有一座木造郵局,至昭和四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再改建為鋼筋水泥大樓。設計者為栗山俊一,當時正值現代建築萌芽時期,因此臺北郵局採用折衷樣式,在細部上仍有古典之影響,例如立面上有山頭裝飾,牆面出現古典柱頭,室內大廳的天花板上充滿了線腳。原來在入口處有半圓拱廊,但臺灣光
  • 文昌宮
    文昌宮文昌帝君神像,緣於日據時代中國大陸有一商人渡海來台經商,隨身伴駕而至,該商人在客居朝夕禮拜,往後因經商失敗、無心敬神禮佛,乃將神像暫置於一叢林中,一日黃昏,無意中被一婦人發現,不識為何方神祇,回去後邀集多位熱心人士迎回,其中有一老翁,認為係司人間祿籍的文昌帝君,於是在民生西路45巷營建小廟奉祀
  • 財團法人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臺灣省城隍廟原為官廟,如今已成立為財團法人,是臺灣制度最健全的公廟之一。1875年,清廷將淡水廳升格臺北府,旋由陳星聚開府臺北。1881年,臺北府衙在撫台街後方,即府直街和北門街口(臺北市延平南路和漢口街間)建臺北府城隍廟。日據時期城隍廟被拆,臺灣光復後改設現址,周邊交通便捷,商業繁榮,是附近居民的
  •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1.建築物約建於1930年代,原為日據時期日本三菱重工業之社長宿舍,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光復後輾轉由台灣電力公司使用,本建築物係孫先生擔任臺電總經理、經濟部長及行政長任內使用,自民國51年至69年間入住於此18年,堪為代表台灣經濟、科技發展及國家現代化過程之重要推手的寓所,具歷史、文化及人
  • 士林官邸正館
    蔣故總統中正先生與夫人攜手走過攸關國家命運的關鍵年代,是時代的風雲人物。他們生命中,有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也有親切平和的浪漫情懷,有「史」、有「詩」。因此,以「關鍵年代的風雲史詩」為題,展開他們在士林官邸的精采故事。 士林官邸,環境清幽。蔣先生於民國39年3月1日復行視事,同月31日住進官邸,直到
  • 臺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
    成立已邁入第25年的臺北愛樂管弦樂團,不論在國內外均贏得重量級的肯定,帶領他們成長卓壯的靈魂人物就是亨利梅哲先生,曾領軍臺北愛樂到世界5大音樂廳的「維也納愛樂廳」演出,寫下輝煌的歷史紀錄。梅哲總監於2002年辭世,享年84歲,為紀念亨利梅哲先生,臺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於焉成立。館內地下室為梅哲文
  • 樹河
    走出捷運南港線的忠孝敦化站,映入眼簾的,是由巨大的不鏽鋼板、花崗石組合而成的公共藝術作品「樹河」,矗立在人行島上。到了夜裡,柔和的LCD燈光照射其上,則又另有一番氣氛。 「樹河」是由陳健、 蔡淑瑩所共同創作的作品。樹、岩石、水,原本是多山的臺北盆地最原始的景物,但曾幾何時,臺北四面環山的風貌,都已被
  • 大安藝樓
    大安區公所將1樓規劃出1個時空廊道,讓大安區沿革、瑠公圳遊蹤圖、歷史建物及古蹟地圖串成一線,做為市民朋友尋幽攬勝之指引,也可作為國中、小鄉土教學的教材。並在樓梯間設置歷史建築及古蹟掛圖及解說牌,遊客拾階而上,隨這歷史的足跡,漫步感受大安區19處古蹟及24處歷史建築所散發出來的恬靜之美之外,並於電梯大
  • 蔡合源宅第
    本建築物所呈現之總體價值具有保存價值,足以彰顯在地建築技術。本建築物建於戰後之商店建築,有相當之建築品質,為台灣光復後之首批之建築式樣。
  • 南港山系-更寮古道親山步道
    更寮古道親山步道是早年南港通往深坑和石碇的五條古道中,保存最完整,而且仍在使用中的古道。這條古道不僅是往山豬窟與土庫岳必經的便道,也是探訪古厝遺跡的百年老路。現今古道沿途已鋪上花崗石步階,然而起訖狹窄的路況,仍在在顯現古老粗獷的原始味,部份未鋪設的碎石路段,點綴著日日春小白花,更顯小徑純樸古意未減。
  • 臺北市交通資訊中心
    臺北市交通資訊中心展示本市智慧型運輸發展成果歷程與交通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示呈現讓民眾參觀,以增進民眾瞭解本市交通控制設施及智慧型運輸發展。本中心目前主要包含十大展示區,分別為智慧型運輸系統區、歷史回顧區、交通工程區、停車資訊系統導引系統區、自行車區、交控中心控制台、大眾運輸系統區、公車候車亭區
  • 士林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位於士林區大南路八十四號,奉祀天上聖母,創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原址在今士林美國學校附近。清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由善信潘永清、潘盛清等,遷建於八芝蘭新街,為該街守護神。民國十六年重建,左右兩邊由兩派匠師分別承建,因此雕琢作風各異,正殿內仍有精美的交趾陶,皆具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