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臺北之家
    她,令當年的尼克遜,在擔任美國副總統來到台灣訪問時,沒住豪華大酒店,卻看上這棟老洋房,還在這裡睡過幾個晚上。她,保存了原來的古典風情,讓藝術不做過多裝扮,令人體會藝術原來是現代人生活的養分,很容易親近,也很容易消化。她,以歷史為中山北路注入了一抹亮麗粧顏,以古蹟建築傳唱中山北路百年風流雅緻的人文歷史
  • 興隆公園
    興隆公園內以觀景湖為中心,水池部分,仿古闢建、垂柳緊接、林木成蔭頗富詩意,為本公園特色之一。並有假山、噴泉,湖旁有休憩的步道,中央有拱橋,景觀雅致,許多婚紗業者甚而選定此地,取其古典風格為許多準新人拍攝。湖面東北側除立有公園碑,北側入口有兒童遊樂區,及停車管理處新建之地下停車場,期盼給予市民更多的停
  • 幾米月亮公車
    為響應臺北市政府所推行「2016 世界設計之都」的理念,房仲企業與插畫家幾米合作,以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設計出幾米月亮公車。「幾米月亮公車」由熊熊司機領航,從「遺忘站」開往「記住站」,裡頭搭載了抱著圓月的小男孩,車廂中充滿五彩繽紛的魔法書與活潑有趣的小角色,公車後方還有一顆顆反射出週遭景象的微
  • 信義公民會館
    在臺北信義區的一隅,有幾棟緊緊相鄰的低矮住宅,這略顯擁擠的建築,記錄著一段舉遷來臺、屬於榮民的笑淚故事,這裡就是當年臺北市早期的眷村「四四南村」的舊址。 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老舊的房舍不符需求,市政府原本預計於1999年將居民遷出重建,但在文化界鼓吹之下,市府將此處規劃為信義區的文化會館
  • 臺北市福景宮
    為日治初期在原瑠公圳灌溉範圍旁所建的土地公廟,信奉信農業信仰,並隨著社會發展為財神信仰,具有本地區開拓歷史與民俗信仰變遷之見證價值。
  • 中山橋
    橋墩採一大二小、三孔拱形設計,橋上的欄杆原係用日本德川產的花崗石砌成,兩側四盞青銅質橋燈,係為典雅優美之橋樑。惟因本橋涉及造成水患因素,故以尊重文化資產角度,及兼顧人民性命財產安全的態度,作為本案處理方式。因此本橋以遷建方式保存,並於九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完成拆卸,拆卸下來的構件共計435單元。
  • 圓山飯店
    圓山飯店創立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十四層宮殿式大樓,巍峨高聳於圓山之腰,前臨基隆河、後倚陽明山、東望松山、西眺淡水。飯店紅柱金瓦氣勢宏偉的外觀,襯托富麗堂皇的古典氣氛,傳達了中國的藝術之美,是台北市的代表地標之ㄧ,聞名世界。是中外人士觀光住宿或商務會議的最佳選擇。 圓山的美,在於中國式的雄
  • 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
    建物於民國18年(昭和4年)由日人河東富次興建並保存登記完成,具有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立面結構樣式;後於民國24年移轉予株式會社辰馬商會。臺灣光復後,228事件發生當時,本建築曾遭民眾包圍抗爭,是見證重大歷史事件之場所。民國40年移轉為國有,管理機關為臺灣省公產管理處,民國57年3月1日移轉予第一產
  •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大、小鳥居為「神明鳥居之形式」,日治時期原有鳥居三座,90年代僅有二座,大鳥居為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墳墓所屬,建於1919年。小鳥居經考證應為秘書官鎌田正威墳墓所屬,建於1935年(昭和10年)。明石元二郎在台灣總督任內時間雖不長,頗有政績。明石元二郎亦是唯一葬於台灣之日本總督,深具歷史意義。
  •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之坐落街廓,自清代以來為台灣重要出入門戶,更為台灣現代化的發起點,街廓內建築現況仍保持日治時期風貌。
  • 科幻巨石陣 Stonehenge
    巨石陣的巨大石塊,能精準地反射巨石陣內部的回音,並將其集中於巨石陣中心,形成音箱效應。此作品的概念藉巨石陣這個地球上的科學文明奇蹟,發展出現代感的流線造型。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家畫廊
    家畫廊成立於1990年,位於大同大學附近,王賜勇本以「輝煌時代」之名在東區辦畫廊,後將畫廊遷至中山北路(現址),改名為「家畫廊」,有家的溫馨感覺。這兒收藏甚豐,主要收藏畫家有潘玉良、常玉、余承堯、朱沅芷、林壽宇、葉子奇、顧何忠、李加兆,也收藏其他藝術家如邱秉恆、劉海粟、朱屺瞻、沈耀初等等的作品,希望
  • 艋舺龍山寺
    艋舺(今萬華)是臺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竟然發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1738年(清乾隆3年)開始,到1740年落成。
  •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小使室及便所
    建物原係為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生徒便所、職員便所及小使(校工之意)、湯沸、浴室及物置室,約建於1927年前後,與大禮堂皆同有代表臺灣教育史之價值;後來小使、湯沸、浴室及物置室曾變更為琴房使用。
  • 明星咖啡館
    1.本棟建物約建於二次大戰後期,設計風格屬於簡約之街屋形式,目前做為明星咖啡館使用。2.早期許多臺灣文學作家曾在此駐足創作或編輯文學刊物(如黃春明、林懷民、季季、陳若曦…等),具有文學歷史意義。
  • 國父紀念館
      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53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 國父之用外;並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 北投公園露天溫泉浴池
    北投公園露天溫泉浴池位在北投公園中,以公園入口為起點,向地熱谷方向走,大概15分鐘就到了。 1999年12月才開放的園區,恰逢千禧年,所以又稱作「千禧湯」。佔地大概1000平方公尺,整體仿日式的建築設計,以原石、木材等自然材質為主,票亭跟廁間屋頂則用黑色文化瓦,洋溢著日式氛圍。
  • 大屯山系-貴子坑親山步道
    貴子坑親山步道 位於北投稻香里的貴子坑園區佔地約10,000坪,原為瓷土礦場,後因山坡地闢建為休閒活動場而引來人潮。市府所規劃的第一條親山步道,便是串連捷運復興崗站的貴子坑親山步道,其中還包括捷運綠廊步道直通往貴子坑園區。貴子坑露營場 貴子坑是個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五指山層的古老地層。早期因開
  •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幸福之泉」原為日據時代建造之防空蓄水池,於2002年建成圓環改建挖掘地基時發現,由專家勘驗後訂為「直轄市定古蹟」。為保持古蹟原貌,又能與新改建後的圓環景觀相契合,台北圓環新經營團隊邀請花博首獎設計師藍米克,以完全不接觸、不破壞古蹟的特殊工法,運用台灣原生蝴蝶蘭、沙欏(筆筒樹)、鳥巢蕨、菇婆芋等原生
  • 臺北傳奇
    本作品系列透過六種主題的結合,幽默的視覺表現,傳達出社區與場域精神。金庫破牆而出的超現實畫面象徵了本地的商機與潛力;擬人化的可愛小動物群,呼應了本社區中的各種商業活動與民眾的行為,原本冷灰單調的捷運機房牆面與出口,因為這些元素的加入而活化,變身為具有美感及話題性的藝術作品,既增進了公共空間的親和性,
  • 濟南教會
    濟南教會是英國的仿「哥德式」風格,歐洲教堂的風采極為濃厚,尤其是窗戶部份,有大型窗及石窗的裝飾,並多種形式,像是大門上的大型玻璃拼貼尖拱窗及兩側的雙尖拱窗、三尖拱窗,均運用石塊做出邊框裝飾;另外運用石材做出有現代百葉窗效果的羽板窗,除了能有遮光通風外,外觀也別具風味。大門是以拱圈作為裝飾,強化了整體
  • 芝山岩惠濟宮
    芝山岩惠濟宮,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 326巷26號,約創建於清乾隆年間。在芝山岩山頂偏西處,有惠濟宮一座,廟中供奉漳州人的守護神開漳聖王陳元光,所以也稱為「士林開漳聖王廟」;又因位於芝山岩頂,故俗稱為「芝山岩廟」。
  • 黃氏節孝坊
    同治九年(1870年),黃氏年五十一,受旌表,賜金三十兩,聽本家建坊,並建節孝祠。光緒八年,黃氏之子王天錫為旌表其母節孝事蹟,籌建牌坊,親自前往泉州延聘工匠,選購石材,建坊於臺北府城東門內。節孝祠則延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臺灣割日時才建成,但卻因日人徵地官用,而強迫拆除移建於圓山公園。明治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