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臺北市中山堂
    臺北市中山堂二級古蹟參觀方式開放參觀時間:1、周一至周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預約導覽及現場申請導覽:參觀本所二樓之水牛群        像圖、中山堂建築風華、蔣介石辦公室、中正廳、        光復廳、堡壘廳…等景點。       2、假日           (
  • 建國啤酒廠
    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為當時台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
  •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本建物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與開封街二段之街廓角地,為建於二戰後延續日本殖民時期學院派風格之建築,因其所處位址而形成都市街道景觀之端點,建物之立面主要為四柱三窗之形式,其間柱與邊柱均以洗石子處理,並有泥塑浮雕及希臘柱式與柱頭。
  • 台北西門町商圈
    小香港(片倉通) 真正「巷子內」的年輕人,一定知道小香港,成都路27巷,彎彎曲曲的小道,是清朝時期留下來的街道,雖是窄小巷弄,機能健全,舉凡旅店、餐館、小吃、服飾……等,應有盡有。
  • 臺糖台北倉庫
    大理街一帶舊稱下崁庄,清代楊埤於此設置糖部,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一九○九年日人木下新三郎等集資在艋舺下崁庄興建新式製糖工廠,名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兩年後開工生產,一九一五年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兼併成為「臺北工場」,又稱之「台北糖廠」,為桃園以北唯一的糖廠。糖廠極盛時期,甘蔗原
  • 臺北機廠
    臺灣的鐵路建設始於清末劉銘傳治台時期,至日據初年繼續延長縱貫線至高雄與屏東,完成西部鐵路網。臺北機廠由臺北總督府鐵道部速水和彥技師負責設計,工程造價為475萬日圓,前後費時四年,於1935年10月30日完工落成,當年號稱是東洋最大的鐵路工場遷建計畫。基地略呈梯形,面積約16.86公頃,現存北廠的各項
  • 青田街9巷8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自從東漢蔡倫使用樹皮、麻頭、破布造紙,隨著技術演變,慢慢改良成各式各樣精緻的紙。長春棉紙廠創辦人陳樹火先生經數10年來的紮根經營,有感於「紙孕育於中國文化卻未能在現代發揚的遺憾」,遂發願創設紙博物館。經5年籌備,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於199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1樓分成賣店和手工造紙示範工廠,販售各
  • 大直植福宮
    大直植福宮乃大直地區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含中山區、內湖區、士林區),也是國際觀光團寺廟建築暨文化觀光旅遊勝地之一。大直植福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供奉道教神『福德正神』為主神,遵照道廟體制和精神,安祀配神,以宏揚道教教義、樹立民間正信、導正人心向善、淨化社會暨發揚民俗固有文化道德及辦理社會慈善公
  • 夢想飛行
    本件作品的基礎發想來自人類對飛行的渴望,由於渴望飛行,使得人類開始思考任何飛行的可能性,最終造就了人類飛行的歷史。本案作品【夢想飛行】,在回顧實現飛行夢想的執著與熱情時,也期望再次點燃人們的內心中,從小就不曾遺忘的,夢想與熱情。
  • 北投綠建築圖書館
    北投除了是知名的溫泉區,還擁有全臺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 這座特別的圖書館就位在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裡面,和溫泉博物館為鄰。
  • 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位於迪化街1段的霞海城隍廟,建於西元1856(咸豐六年),占地約46餘坪,雖沒有巍峨之廟貌,然其信仰圈極廣、香火鼎盛,每逢迎神賽會總是熱鬧非凡、位為地方大事,與大稻埕的地方發展息息相關。
  • 五指山系-劍潭山親山步道
    劍潭山海拔153公尺,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圓山風景區,是圓山飯店後山的北稜,也是臺北市最接近市中心的小山,沿著稜脊步道緩緩前行可抵達其他山岳,走起來幾乎是輕鬆自在,在交通便捷上佔有極大之優勢。劍潭山親山步道 登山口位於中山北路四段公車劍潭站旁,這裡曾是軍事管制區與保安林地,因此自然林相與生態植物保存的相
  •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原名「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2015年1月1日起博物館正式更名為「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藏十分豐富,除了收藏臺灣的偶戲外,也有來自不同國度、不同風味的戲偶,共珍藏了5000多件偶戲珍品,偶戲館共有4層樓、約200坪的使用空間,內有雕刻工坊、DIY教室、偶戲特展室、精品典藏空間,以及適合各類專業演出
  • 寧夏夜市
    營業時間: 17:00-01:00,全年無休   交通方式: 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到雙連捷運站下站,步行約五分鐘抵達。
  • 南京西路255號店屋
    原舊貌為一坎二層樓,後方天井兩過水之空間格局,外觀立面主要為洗石子及泥塑;原為板橋林家在六館街尾事業之一部份,突顯六館街在臺北市都市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意義及維持了大稻埕歷史街區文化景觀,見證了當時臺北市舊產業的歷史。
  • 延平南路45號
    1.建築物外牆面以斬石子方式處理,為日據時期少見之工法,室內天花裝修之灰泥線腳,頗具巧思,整體而言,建築物保有原有構造,而其造型、建材、工法均具保存價值。2.內部空間完整且位於街角巷口,區位明顯。
  • 臺北機廠-客車工場
    客車工場於1933年興建,主要業務為客車車體之製修,位在臺北機廠的中央軸帶,位置具特殊性,於1959年因不敷使用於客車工場旁加建新車工場,進行車輛製造工作。建築本體採用大面積之側窗。北側車件工場側窗,保有日治時期之鐵製鑲嵌式玻璃窗,獨具特色。
  • 李春生紀念教堂
    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是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的大稻埕傳奇人物,他幫助英商經營臺灣北部茶葉產銷,成效甚佳,被稱為「臺灣茶葉之父」,是外銷臺灣茶到歐美各地的先驅者。因為他本身是基督徒、也是當地知名富商,常出面為外商與本地居民協調並解決糾紛,讓事情圓滿落幕,且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在民間享有極高的聲
  • 臺北服飾文化館
    「臺北服飾文化館」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6年2月開館,其三層樓建築物的前身,係為舊的萬華區公所,民國60年代「艋舺」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與萬華火車站,一直是北台灣服是批發業的商業重鎮,而成為台灣第一個成衣批發銷售商。隨著台北都會與商業區的東移,萬華傳統社區缺乏改造以吸引人潮,以致該地區逐漸的
  • 新芳春茶行
    1.本建物係臺灣和大陸移民連接的平台,族群以安溪人為主,當時建築提供茶製作人員的聚集和活動場所。目前建築空間仍留存製茶的器材及外銷南洋,以包種茶為大宗的相關樣本,足以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臺北作為茶貿易港口之產業歷史,並具有廣泛的歷史、文化、商業史價值。2.本建物結合「茶行」、「烘焙茶工廠」
  • 北投梅庭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門口門柱上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溪河谷興建,頗具野趣,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鄰接北投溪,石造
  • 臺北水道水源地
    修正為「台北水道水源地」的古蹟,其範圍除了原有唧筒室外,增列指定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三處建築為古蹟本體。西元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