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士林公有市場
    士林公有市場位於慈誠宮之前,在清代士林建街時,慈誠宮位於市街中心,其前廟埕即為熱鬧的市集。
  • 大直植福宮
    大直植福宮乃大直地區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含中山區、內湖區、士林區),也是國際觀光團寺廟建築暨文化觀光旅遊勝地之一。大直植福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供奉道教神『福德正神』為主神,遵照道廟體制和精神,安祀配神,以宏揚道教教義、樹立民間正信、導正人心向善、淨化社會暨發揚民俗固有文化道德及辦理社會慈善公
  • 劍潭寺
    創建於明鄭時期,歷經清初乾隆三十八年及道光二十四年重修,規模漸趨宏偉,至日據大正十二年,由名匠陳應彬主持大修,格局擴為三殿式,中殿為八角形,左右設置鐘鼓樓,廟貌極為華麗。但至一九四0年,因其址靠近日人所建之臺灣神社,乃被勒令拆遷至大直今址。
  • 臺北服飾文化館
    「臺北服飾文化館」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6年2月開館,其三層樓建築物的前身,係為舊的萬華區公所,民國60年代「艋舺」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與萬華火車站,一直是北台灣服是批發業的商業重鎮,而成為台灣第一個成衣批發銷售商。隨著台北都會與商業區的東移,萬華傳統社區缺乏改造以吸引人潮,以致該地區逐漸的
  •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自從東漢蔡倫使用樹皮、麻頭、破布造紙,隨著技術演變,慢慢改良成各式各樣精緻的紙。長春棉紙廠創辦人陳樹火先生經數10年來的紮根經營,有感於「紙孕育於中國文化卻未能在現代發揚的遺憾」,遂發願創設紙博物館。經5年籌備,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於199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1樓分成賣店和手工造紙示範工廠,販售各
  • 延平南路45號
    1.建築物外牆面以斬石子方式處理,為日據時期少見之工法,室內天花裝修之灰泥線腳,頗具巧思,整體而言,建築物保有原有構造,而其造型、建材、工法均具保存價值。2.內部空間完整且位於街角巷口,區位明顯。
  • 兩廳院-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
    臺灣首座國家級的文化園區-兩廳院,落成於1987年,是臺灣表演藝術最專業的劇場,也是臺北重要的觀光地標,二座主要建築融合中國宮殿式樣,搭配黃瓦飛簷、紅柱彩拱,氣勢典雅壯觀,構築出優雅而富藝術情趣的生活空間。
  • LOVE 台北之愛 台灣之愛
    在全球商務人士穿梭往來的金融大樓前,用舉世共通的語彙「愛」,拆除東西文化、種族、本土與國際的藩籬,彷彿發聲祈祝舉世和平、共榮。作者:羅伯特.印第安那材質:鋁、漆料、鐵座尺寸:366x366x183來源單位:公共藝術官方網站 (http://publicart.moc.gov.tw/)
  • 社子島環島與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之交匯處,地質為沙洲型態,該地區處處可見稻田橫亙,菜園綠茵,展現老農村民風純樸的美麗景緻。該地區利用堤頂建設自行車道,吸引許多自行車愛好者前往,社子島沙洲沙尾可以看見基隆和與淡水河交匯波濤澎湃的景象,每當夕陽西下,金黃色落日餘暉揮灑在河面上閃閃動人,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綿延天邊
  •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為1950-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社區的重要社交活動空間,也是有排斥性的公共空間,表現了冷戰時期的歷史意義,曾做為太平洋聯誼社使用。
  • 和平青草園
    「402號公園」座落於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交叉口,面積4,693平方公尺,略呈現三角形。本公園基地原為仁濟療養院、民宅等建物,週邊的實質環境窳陋,不但居住品質不佳,且影響都市景觀,故市府推動萬華都市更新辦理公園闢建,除保留現有生長良好之喬木等植栽外,以簡易綠美化方式,改善周邊環境,提供草坪綠地供民眾使用
  •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華江橋附近的廣大沙洲濕地一直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每年9月至次年4月,都會有數以千計的雁鴨科與鷸行鳥科等鳥類來造訪。考量環境的保育與維護,根據生態資源特性,及不影響動植物棲息情況下,將本公園規劃成核心區、緩衝區與永續利用區等三區。核心區為主要的濕地復育區,主要進行鳥類棲地的復育與維護,故不對外開放,在
  • 臺北松山機場觀景台
    臺北國際機場觀景台於2010年11月重新開放,位於第一及第二航廈間3樓,占地約545坪。觀景台植栽美化,採用適應台灣氣候的鐵木,具低輻射熱的好處,此外為符合國際機場的形象,特別選用世界級西班牙設計大師Alexander Lotersztain所設計,取名"Twig"(意為嫩枝),
  • 五指山系-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忠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石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親山步道位於內湖環山路德明財經技術大學旁,步道自起點開始就可見幾近垂直的大岩壁,沿途盡是古樸的砂岩石階,隨著坡度漸漸上升,石階路改由直徑超過10
  • 婦聯總會
    婦聯總會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偕行社。其址在清代為登瀛書院,後稱淡水館,鄰近西學堂與番學堂。日據時期改建二樓式洋樓,做為陸軍軍官俱樂部。據1920年地圖顯示偕行社己存在,推斷應建於1915年至1920年間,在臺北屬於現存較早期洋樓建築。光復後於1950年作為婦女反共聯合會,由蔣夫人宋美齡主持,近年改稱為婦
  • 北投梅庭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門口門柱上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溪河谷興建,頗具野趣,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鄰接北投溪,石造
  • 延平河濱公園
    延平河濱公園保留了臺北人早年的生活記憶,朝著淡水河口方向前進,路途中可遊遍整個大稻埕地區的文化古蹟景點,像是迪化街、霞海城隍廟、臺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等,有助於民眾尋回老臺北的記憶。在起點大稻埕碼頭也有許多遊憩設施,包括藍色公路乘船碼頭、咖啡廣場、唐山帆船。假日時租台自行車,聽風賞景,同時在露天咖啡
  • 行天宮北投分宮-忠義廟
    行天宮北投分宮,俗稱「忠義廟」,主祀 關聖帝君,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係台北市民權東路上香火鼎盛行天宮的分宮,但建廟歷史卻比台北本宮更早,原台鐵「忠義站」及現在捷運「忠義站」之站名,即因位置鄰近「忠義廟」而得名。 「關帝廟行天宮」,此為昔日信眾所熟知的「九台街恩主公廟」,原
  • 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
    革命實踐研究院為中國國民黨研究及教育訓練場,於民國38年10月16日創辦於陽明山,民國42年7月於木柵中興山莊成立分院。民國83年1月革命實踐研究院由陽明山搬回木柵。89年10月25日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沿用至今。
  • 大龍國小
    1.大龍國小建校迄今已歷100餘年,培育地方人士不計其數,為大龍峒地區小學教育史之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2.校內1933年所建之兩層樓教室,拱廊與高敞的空間、洗石子之樓梯,反映當時臺灣小學校舍之建築特色,目前保存完整仍維持早期國民小學校格局,具文化資產之價值。
  • 蔣渭水墓園
    蔣渭水先生於日治時期為臺灣民主運動先驅,曾組織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喚起臺灣人民族及民權意識,對臺灣民主運動影響深遠;1931年逝世後原安葬於大直山公墓,1942年因設置要塞被迫遷移,1952年經友人募款遷葬現址,立碑紀念,碑上有前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提「革命先烈之墓」,下錄刻蔣氏遺囑。
  • 梅庭
    梅庭建於1930年代末,曾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現為市定歷史性建築。建物格式特殊並保有日式木構架建築風格,地下室之RC防空避難室屬太平洋戰爭初期之形式,庭院外牆係以城垛型式建構,後院綠樹成蔭,幽雅蒼鬱,俯臨北投溪,水流潺潺。入門口柱上並刻有于右任先生其手書之「梅庭」題字。 「梅庭」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