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蘇厝長興宮
    蘇厝長興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瘟王,是一座典型的瘟王廟,奉祀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府千歲爺,緣起於清康熙18(西元1679)年三月,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浦地拾獲了王船,認為是非常吉利的兆頭。於是恭迎入庄,並在曾文溪邊(日治加弄庄蘇厝三三五番地)蓋了草
  • 嘉南高爾夫球場
    本球場係委託美國 WILLARD C.BYRD AND ASSOCIATES,配合原有地形、地貌規劃,每洞無不精心設計,難易適中、極具桃戰性之球場。另由美國TIM COX SPECIALTY GRADING SERVICE工程公司細修造形,無論近眺、遠望別有一番風味。同時,植草工程委由致力於世界各地
  • 西拉雅部落-左鎮
    清末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Dr. James L. Maxwell)曾進入當地傳教,當地的新港社族人多數已接受基督教信仰,其中的左鎮、岡林、澄山都是典型的百年平埔教會,左鎮教會曾舉辦「拔馬文化」活動,以發揚西拉雅族優良的傳統文化。
  • 菜寮化石陳列館
    菜寮化石館於1981創立,菜寮化石館所展示的化石,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內容包含與山頂洞人同時期的「左鎮人」化石,海生及陸生動物的化石,對研究海陸生物的演化,及古地理環境的變遷,非常有研究價值,為自然科學教育最佳的教材。左鎮鄉菜寮流域地層構造特殊,散佈大量古生物化石,且蘊藏豐富,種類繁多。 陸續挖掘出
  • 自然史教育館
    想到左鎮區,印象都是惡劣地形與貧脊山區,但這兒卻有最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歷史,左鎮區內菜寮溪是珍貴古生物化石重要出土區,也是野生鳥類保育的重地,更曾為平埔族人主要生活之處,相當受專家學者重視!左鎮自然史教育館於1997年成立,為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分館,展示內容皆與台博館合作,大量化石、平埔族生活器具、
  • 聖母廟國際煙火慶元宵
    聖母廟為全力配合台南市政府主辦元宵「台灣燈會在府城」,特別協助施放光彩炫目的煙火表演供民眾欣賞,而每年的元宵節夜晚,聖母廟皆聘請國際高空煙火比賽之歷屆冠軍隊伍,在廟前大廣場舉行超高水準的煙火大會,由日本細谷、瑞士BU、日本齊木、台灣山鈦煙火等超水準團隊齊作一人生難得一見的三國四強大對決的觀摩秀。
  • 侯伯往土溝印度紫檀綠色隧道
    後壁區位於台南市最北端,嘉南平原中北方,八掌溪南方二公里處,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地勢東北部較高,向西傾瀉,全境大多屬嘉南平原。北和西隔著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為界,東接白河區,東南鄰東山區,南與新營區毗連。面積為72.2189平方公里。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
  • 風窗太祖娘媽祠
    祖靈稱謂:太祖媽 歸屬族群:新港社 祭日: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祭典儀式:有漢族神祇(福德正神) 祭品:純傳統 交通狀況:由新化國中大門口沿著南168道路,順著往「大坑尾農場」方向前進約走七公里時,右邊有往「尖山二公里」的路標,路口有「玄凌殿」山門,車停好徒步沿著山們對面之小路往裡走,小路盡頭右邊即是目
  • 鯤喜灣文化園區-龍目井
    據傳鯤鯓古地,形勢猶如雄據台江之巨龍,「四鯤鯓龍山寺」坐巨龍頭身,分屬庄社的「頂頭」和「下頭」兩處的石井「大井腳」則分別置於廟的兩側十餘丈,井水清澈有如龍目一對,遂命名為「龍目井」,歷史約300年以上。兩井井水清澈、水質甘美,泉源湧出、經年不涸,自來水尚未裝設前(1968年前),一直是「鯤鯓人」日常
  • 308高地
    308高地為草山制高點,也是台南市與高雄市的交界點,有農場在此販售各式土雞、山產料理,從這座農場的觀景台展望出去,四周泥火山層層綿綿,天氣晴朗時也可遠眺台南市與高雄市興達港火力發電廠,是欣賞日出與夜景的好去處。
  • 那拔寮仔太祖媽祠
    祖靈稱謂:太祖媽 歸屬族群:新港社 祭日:依民間的年仔節仔祭拜 祭典儀式:有漢族神祇(福德正神)、燒紙錢、燒香、金爐。 祭品:漢埔混合 交通狀況:由新化國中大門口沿著南168道路,順著往大坑農場方向前進約走八公里十,看到一個「那拔寮」公車站牌時,留意左手邊有條往山坡的岔路,將車轉進最左邊的那條小徑,
  • 龍船窩
    龍船窩位於龍船山頂較平坦地區,山頂有片窪地,當地民眾以其為特殊地穴,稱之窩底園,因龍船山形似龍船,因此這片土地被稱為「龍船窩」。龍船窩觀日峰為觀賞日出的好所在,亦為台南地區民眾觀星之最佳場所,每當有流星雨,總是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觀賞,龍船窩由多座橫跨左鎮、大內、玉井、龍崎等山峰連綿而成,地勢比周圍高出
  • 角帶圍興安宮
    祖靈稱謂:阿立祖歸屬族群:蕭?社祭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九月五日祭典儀式:聖誕、換水、三向、燒紙錢。祭品:埔漢混合( 資料、圖片來源:南瀛公廨誌)
  • 土城聖母廟
    明朝永曆十六年〈公元一六六年〉秋九月大興土木,廟名「保安宮」,最初奉祀天上聖母,推算清同治年間,廟宇被洪水沖毀,廟毀之後,在土城海岸拾獲五府王爺神像,日據時代,大正二年,由莊民發動重建廟宇。大正十年廟宇落成,從台南市海安宮、水仙宮,迎回寄普的「天上聖母」,與五府王爺共祀廟內。廟凡二殿,前殿祀五王,後
  • 洋紅風鈴木綠色隧道
    長達2.5公里的洋紅風鈴木綠色隧道,枝葉茂密,夾道成蔭,綠蔭蔽天形成美麗的綠色隧道,尤其每當花季來臨,綻放朵朵花蕊,蔚為奇觀,讓用路人在忙碌之餘,能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美麗的景色。也達到市府節能減碳的政策。
  • 大內西拉雅吊橋
    在台南眾多吊橋中,位於西拉雅公園的西拉雅吊橋,年齡顯得特別年輕。2004年完工的吊橋,屬於純粹觀光性質的吊橋,米黃色的橋頭在公園周邊的綠樹襯托下格外醒目,吊橋長約40 公尺,由吊橋往下可以一覽公園美景。
  • 臺南神學院
    南神學院為巴克禮醫師於1876年(清光緒二年)所創建,在南台灣基督教發展中有重要之角色。1948年起,台南神學院不斷向各方爭取補助,獲本地教會與長老教母會支援甚多。1952年,台南神學院得到美國金陵基金會的補助,擴建禮拜堂與圖書館等設施,禮拜堂於1957年獻堂啟用,是台南市1970年代之重要建築作品
  •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台灣府城在清雍正三年(西元1735年)築造木柵城時,南門段的範圍為:木柵由大東門往南圍築,內包山川壇後,折向東南,設一座小南門,再轉正南,到了府學文廟前,則設大南門,又向西逆行,到了下林仔轉往北方,直到渡船頭為止。 後於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改木柵為土石城垣的五十三年之間,
  • 南鯤鯓進香活動
    「鯤鯓」的原意是「鯤之身」的意思,分布在臺灣西南外海的小沙汕,由於形狀像鯤魚的身體,便以「鯤鯓」為名,在臺灣,或許不知道「北門」在哪,但是「南鯤鯓」三個字大概就不會陌生了,因為這裡有一座國定古蹟、建廟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南鯤鯓代天府,俗稱「南鯤鯓廟」,奉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又稱五府千歲,素有台
  • 麻豆區文化館
    麻豆區文化館係文建會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一鄉一文化館」而成立,是各地區基本的展演設施,也是麻豆區第一個純粹藝文展演空間,現成為麻豆區鄰近藝文生活的舞台,藝術家及文史工作者更是常在這兒聚會交流,共同為地方藝文推廣貢獻心力。
  • 夕遊出張所
    古蹟活化展現新風貌近年已成台南顯學,而夕遊出張所便是演繹得極為成功的案例之一。夕遊出張所位於鹽神白沙灘公園後方,原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曾與鹽業關係密切,光復初期曾提供鹽務總局的家屬住宿,目前由在地企業將古蹟活化,利用當地歷史背景結合文創,開發出與鹽相關的創意產業-「生日彩鹽」,成了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