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南一中西棟行政教育大樓
    台南一中西棟行政教學大樓及小禮堂是該校校園中留存約二棟日據時期建築,其中後者保存較佳。西棟行政教學大樓。南一中師生習慣稱之為紅樓,為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所設計。此棟建築基本上為紅磚所建,可歸屬於紅磚折衷式樣。其空間構成相當簡單,為一字型平面,正中央為主入口,設有門廊。穿過門廊為門廳,門廳之後為主樓梯通
  • 蔡寮篤加龍鳳廟
    祖靈稱謂:阿立祖、太祖歸屬族群:新港社祭日:農曆九月五日祭典儀式:生日、花圈、插青、三向、燒紙錢祭品:純傳統交通狀況:由台南走玉南公路(台二十線省道),過了山上區豐德後,約行1.5公里,左手邊有一「頂店朝天宮」簡易牌樓,穿進牌樓後,約行10~20公尺,就可以到達。( 資料、圖片來源:南瀛公廨誌)
  • 永安高爾夫球場渡假村
    永安高爾夫鄉村渡假俱樂部,於1989年在秋高氣爽的台南市東山區班芝花谷動工,自始至終秉持一切合法的信念勤奮拓墾,終於在1993年開放使用,一時之間,成為南台灣天空最亮的休閒巨星!即使秋冬季節,氣候依然怡人,與同季節的北部球場相比,實在是令球友愛好者最嚮往的競技聖地。
  • 新市天主堂
    新市天主堂座落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中正路旁,沒有華麗的雕琢,也沒有精緻的裝飾,顯得格外的恬靜。於1964年創設,而聖堂現貌約是1989年興建而成。(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簡介鹿耳門媽金身經專家鑑定八百年第三次重建全台面積最大媽祖廟  台南是台灣的發源地,台南歷史要從鹿耳門嶼說起,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緣起於十六世紀前,因奉祀鹿耳門媽祖而興建。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鹿耳門媽顯靈助漲潮水以利鄭成功大軍入臺降服荷軍。次年荷人投降,鄭王為酬謝鹿耳門媽而重建
  • 仁壽宮與歸仁十三窯
    仁壽宮祭祀大道公、太子爺,相傳創建於明鄭時期,主祀的保生大帝神尊為300多年前,鄭成功部將吳鳩山為祈求海途順利,從福建省同安縣祈請保生大帝金身一尊,隨身奉祀。原安奉於吳宅,後因保生大帝非常靈驗,地方人士感念神蹟庇護,興建廟宇,經歷代增建,始有今日之規模。2樓古文農物室,陳列許多台灣早期農具與日常民俗
  • 【學甲香】慈濟宮上白礁
    在台灣海峽兩岸有兩座"慈濟宮",分別是閩南九龍江口龍池岩白礁鄉慈濟宮,另一處就是台南市學甲區慈濟宮,二邊供奉的都是"保生大帝"──宋代民間醫生吳本。 位於學甲市區中心的慈濟宮,創廟於十七世紀初期,為全台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廟內奉祀的主神保生大帝神像,乃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聞名全
  • 道爺古墓
    此墓面積長約十五公尺,寬十二米,此規模只略遜位於嘉義縣清嘉慶年間名將王得祿墓園。結構含瓦質水管、半月形水塘、前庭、案桌(用磚頭鋪成)、墓碑殘片(花崗岩製成)、棺槨(三合土製成)。兩側對稱向外延伸,惟造型不同(一為弧形:一為直角),東側疑為「后土」(土地公)。此墓多為磚瓦材質,未見石塚結構。
  • 御真影奉安殿
    現今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創建於昭和6年(193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台」,則建於昭和9年(1934)12月。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教育勅語」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明治23年(1890)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
  • 東山仙公廟
    孚佑宮俗稱仙公廟,位於東山區南方崁頭山山麓,是全台仙公祖廟孚佑宮殿氣勢宏偉,聳然醒目,階梯疊立,步步高升,參訪孚佑宮可順道暢遊該宮12景、18洞,孚佑宮旁左側有塊酷似蟾蜍的奇石,當地人稱之「蟾蜍公」,有一則美麗的傳奇,來到這裡,別忘了探尋一下祂的故事。
  • 漚汪教會
    漚汪教會位在台南市將軍區,是倍加運動時期,創建的教會之一,於1955年創設。(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 大武壠吊橋
    過去的走馬瀨地區,是平埔族與漢人進入玉井盆地的前繼站,商業活動興盛,為了紀念這裏的平埔族文化,園區內有一座西拉雅亭,同時也將興建的吊橋,以昔日居住在此的西拉雅平埔族大武壠社來命名。大武壠吊橋長約30 公尺,跨越農場內的唭子坑,底下是曾文溪的小支流流貫,吊橋周圍保持著自然景觀,樹木植栽種類與鳥類眾多,
  • 藩府二鄭公子墓
    「藩府」二字,是明代屯駐異地,屏藩鎮守的諸侯府第的簡稱,在這裡指的是延平郡王鄭成功的府邸。二鄭公子,便是鄭成功的兩個兒子。按《石井鄭氏族譜》記載,鄭成功只有十個兒子,大多溺斃水中,埋葬於中國。惟獨四子名睿,號聖之;十子名發,號省之,由於早逝,又無子嗣,所以留葬於臺南,當時稱為仁和里鞍仔莊的地方。根據
  • 玉勒朝南宮天上聖母廟
    朝南宮於民國四十年創立,原址位於台南市青路東雲紡識旁胡大樹之故宅,該宅坐北朝南,故名朝南宮。民國四十九年遷拸至開元路現址,起初之規模也是民宅型式,及至民國六十四始打地基創建廟宇結構,民國七十二年彩繪,以至於今。本廟創建者為史豫,祖籍福建泉州,世居台南,因個人信仰之故,至北港朝天宮迎奉媽祖神像,其後來
  • 首廟天壇
    民間以「天」為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主宰」,尊為「天帝」、「玉皇」或「玉皇上帝」,俗稱「天公」。本廟創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主祀玉皇大帝,俗稱「天公廟」,為府城民間信仰的重鎮。每年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更是府城最為壯觀的廟會。正殿檐廊的「一」字匾以宗教意境取勝,素稱府城三大名扁之一。
  • 臺灣城殘蹟
    民國九十年九月,台南是政府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曾以非破壞性的透地雷達探測,獲知多處內城牆基遺址;並結合建築、土木與考古的科技整合,進行學術性的歷史考古頗有斬獲。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台南市政府將相關外城遺蹟列為「市定古蹟」,名曰「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加以保存維護。館畔暸望塔為近代
  • 木棉樹 苦楝綠色隧道
    木棉樹樹姿優美,常種為行道樹,作為遮蔭及觀賞用,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3~4月開花,花為桔紅色,盛開時兩排行道樹呈現熱情橘紅色;夏天,綠葉成蔭,為酷熱的夏日帶來清新涼爽的氛圍。;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一年四季展現不同風情。
  • 番仔塭阿立祖廟
    祖靈稱謂:太祖、阿立祖、阿日祖。歸屬族群:蕭?社祭日:農曆九月五日祭典儀式:燒阿立祖船、燒紙錢、燒香、金爐。祭品:漢埔混合(外地)、純漢化(本地)交通狀況:由佳里走縣道一七六往七股,在七股大文國小前,向右轉進,過了「孔雀山莊」,拐進左邊小路,「番仔塭」公廨在眼前。( 資料、圖片來源:南瀛公廨誌)
  • 蕭氏文化園區
    蕭?糖廠又名佳里糖廠,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民國87年因糖業沒落關閉。縣長蘇煥智於是將閒置空間再利用,為佳里糖廠注入新生命,於是蕭?文化園區在2003年7月成立,迄今已辦理多場藝文活動,並積極與本縣藝文團體合作,共同創造佳里糖廠-蕭?文化園區另一個春天。
  • 漚汪文衡殿
    台南市將軍區東南方的「漚汪」地區,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為將軍區首善之區,漚汪大廟文衡殿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成為將軍區最具代表性的廟宇。漚汪,在鄭氏時期的文獻記為「歐王」或「歐汪」,荷蘭文書作Auong,為平埔族西拉雅系蕭壟社的支社之一,西拉雅語為「溪邊」之意,由此可見,「漚汪」應是西拉雅語音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