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臺灣大學
    校內處處可見古蹟、歷史建築,整體校區規劃是分明的東西軸向設計,椰林大道兩側種植大王椰子,旁有杜鵑花,兩旁和校舍之間則為樟樹和龍柏。走在椰林大道上,兩旁綠蔭拱著日出,有種邁向康莊大道之感,是城市內很特殊的日出景點。農學院附近有很多水生植物、蔬菜水果、香草的園圃,實驗農場還有些有趣的生態復育觀察,而校園
  • 獻堂館
    林獻堂被尊稱為台灣議會之父,對台灣文化運動貢獻深遠。獻堂館為1950年代配合配合政府政策興建以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之代表性建築,館舍建築現況完好,內部儲藏文物眾多,皆為國內孔孟資料的重要寶庫,是儒學國際交流之平台,具歷史文化價值
  • 原內湖庄役場
    創建於昭和12年12月(1937),自啟用至民國35年7月止,為內湖、南港的「庄政中心」,民國57年至民國72年為內湖區公所,民國72年起至今為內湖派出所。 此棟建築自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12月啟用以來,歷經內湖庄役場、鄉公所、區公所以及派出所,為內湖「庄、鄉、區政中心」,深具歷史意義。此
  • 司法大廈
    司法大廈座落於總統府右鄰,為日據時期重要的官方建築,當時稱為高等法院。
  • 南門町三二三
    在台北植物園荷花池畔,日治昭和初期(1930年代)興建,當時原為茶屋,原址「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後來就以「南門町三二三」命名。由於年久失修逐漸荒廢,近年由知名建築師郭中端和和堀込憲二教授協助下,修復其舊有日式建築樣貌,並請日本由本長野縣的庭園家小口基實先生設計日式枯山水庭園。定時導
  • 內湖郭氏古宅
    內湖在日治時期首任庄長郭氏之宅邸,位於內湖市街西側山丘上。大約建於日治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當時臺灣社會安定,經濟景氣良好,官方建築的式樣也影響了民間住宅,例如臺北市迪化街的店屋立面多流行巴洛克的繁飾,使用紅磚、洗石子、泥塑與彩色瓷磚裝飾,亦被稱為大正型建築。內湖郭氏宅邸即屬於這時期的典型豪宅
  • 手之組曲
    (1)蓮花持:蓮花被喻為清淨無染的世界,小花苞為花生命之本初,持花之手默默承接,造型充滿圓渾飽和的美感,讓客戶或看或靠,產生光明、向上的情愫。(2)心手相蓮:雙手緊密交錯,具有親密安全的感受,象徵了捷運交通的連繫,也有人與環境互動共生、融合一體的意涵。(3)小公園:靜坐者常將雙掌平放相疊,扣放腿上,
  • 植物園臘葉館
    臺北植物園最早為殖產局苗圃,臘葉標本館是臺灣第一座專為設置臘葉標本所興建之建築,於1924年落成,代表苗圃轉型為植物園很重要的里程碑。為二層樓磚造建築,外牆結構為磚造,一樓室內採用鐵管柱。二樓以迴廊圍塑挑空,現二樓地板為之後因為空間需求所增加,將原有挑空處以鋼筋混凝土樓版填滿。
  • 天母白屋
    天母白屋是美軍協防臺灣時期駐臺人員的宿舍,1950年代韓戰爆發時,美國認為臺灣是美國太平洋防線的一環,開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防止中共對臺灣的侵略;國民政府為了安頓美軍在臺生活,在士林地區興建許多高級宿舍,以使美軍人員有完善的生活環境。這些宿舍外牆為雨淋板、黑色屋瓦,內設有壁爐、外露石壁龕且設
  • 國定古蹟嚴家淦故居
    嚴家淦先生故居原為日據時期台灣銀行高級官員之宿舍,約興建於一九一五年前後,主體建築為洋式,但在一九二0年代增建日式木造房舍,成為一組和洋並存的建築,四周並設有優美的庭園。 嚴家淦先生為財經專家,二次大戰後來台任職,出任台灣銀行董事長,後來歷任政府多項專職,最後曾榮任副總統及總統。他對台灣近代的經濟與
  • 陽明山美軍福利社
    陽明山美軍福利社,為1950-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社區的重要商業性消費空間,也是有排斥性的公共服務設施,表現了冷戰時期的歷史意義。
  • 林秀俊墓
    臺北盆地是清初少數漳泉及粵人入墾所開發起來的,其中林秀俊被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一位開拓先驅。林秀俊,號「成祖」,生於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0年〉,享年七十二歲。福建漳州人,弱冠離鄉來臺開墾,五十歲以後自號「林成祖」,致力擺接堡及大加蚋堡一帶的墾拓與開圳,其開墾範圍包
  • 五指山系-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
    大崙頭山與大崙尾山位於五指山系西伸的主稜上,自東北向西南延伸,大崙尾山海拔451公尺,巨岩羅列、聳立成峰,大崙頭山海拔475公尺,是內湖地區最高的山脈,山頂平台視野廣闊,登高遠望風光極佳,兩山並列,氣勢懾人,成為士林中央社區重要的地標。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 大崙尾山因斷層通過、地勢較陡,加上水源區的保
  • 大屯山系-中正山親山步道
    中正山原名彌陀山,也叫十八份山或大竿林山,後來才改成中正山;中正山的登山口有7處之多,這是由其串連出來的步道特多,大都呈放射狀,山頭獨立,廣角視野稱得上一流,十分特別。 中正山親山步道 這條親山步道自登山路起登,幾乎是陡坡石階直上山頂,山友行前須作好體力與腳力的準備,尤其心肺功能須在這條步道行進間,
  • 大同之家
    大同之家原為聯勤總部的招待所,建於1960年代,1975年時因鄰近當時總統嚴家淦先生官邸,總統府將之移作使用,改為大同之家。建築為洋樓樣式,平面類似中國字的「八」字型,左右二翼交會處為主入口,樓高二層,設有車庫。內部的八角形門廳天花板,繪以中國北式建築圖案,中央並飾以八角藻井,為其特色。大同之家所呈
  • 防災科學教育館
    有鑑於日本於1995年1月17日發生芮氏規模7.2的阪神大地震,死亡6,430人,受傷4萬餘人,房屋全倒、半倒達51萬餘棟,包括公共設施等損失大約在10兆日圓左右,是日本戰後僅次於伊勢灣颱風,所遭受的第二大天然災害。爰此於同年(84年)7月10日,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改制成立,為提昇市民防災教育讓市民同
  • 復興三路櫻花隧道
    北投區大屯里復興三路著名的「櫻花隧道」,沿線緋豔花海,為早期北投區公所規劃栽種,經過多年的培育照顧及里辦公處、地方居民大力支持,形成今日絕美景緻,沿著復興三路直上白宮山莊,道路兩側於櫻花盛開時,浪漫綺麗、美景絕倫,走在落櫻繽紛的路上,香氛繚繞、觸目柔美絢麗,徜佯於櫻花緋紛下。
  • 糶米古道
    糶(ㄊㄧㄠˋ)米古道的「糶」字,發音「ㄊ|ㄠˋ」,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清道光年間,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了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決定不走遠的平地道路,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總共五百個石階這條小徑的開拓,讓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得以快速運送,也增加貿易之用。因
  • 北投十八份木炭窯
    木炭是過往的主要燃料,可用於烹煮、取暖等。大屯山區有豐富的相思木等資源,是木炭業發展的最佳場所,也是先民拓墾之初選擇的營生項目。如北投中正山吳家木炭窯便已有160餘年的歷史。中正山親山步道上(臺北市北投區大屯山系南麓)由於燃料所需,光復後木炭業至1970年代仍有相當之盛景。但隨著瓦斯業興起,木炭業逐
  • 樟山寺
    興建於1931年的樟山寺,外觀樸實而穩重,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傳民國初年時,一位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在無意間發現一尊形似觀音菩薩的石像,於是便誠心供奉,後因祈福靈驗而信徒廣增,便由信徒斥資建廟,經過多次修建始成今貌。寺廟居高臨下,前方寬闊的廣場是眺望大台北市區的絕佳地點。附近有三條登山步道,每逢假
  •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1. 本地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公佈之「台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為起始,屬於開發新街區而規劃之計畫。本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林業試驗所、第一中學附近至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等以日人住宅及教職員員工宿舍為主。2. 本建築物係孫先生晚年寓所,原為一棟日式宿舍,其遷入時新建東半
  •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行經過它的時候,你很難忽略那特殊的建築造型──沉穩的灰色梯形建築,整面玻璃窗的彩繪裝飾,正中央矗立著刻滿原住民圖騰的石柱,帶著點神秘的氣息,彷彿有種魔力,召喚邀請著人們,快快大步邁入臺灣原住民的精采世界。 博物館內的典藏文物共有4個主題,
  • 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建築周圍曲徑迴廊搭配植物園區內長期經營維護的多樣植栽花卉、以及原有的前庭荷花池塘,複製出文人古風生活情境,頗有江南古典園林意境,半世紀以來吸引無數騷人墨客來此,也是台北人最具文教記憶的場所空間。建築暨相關週邊園區將配合南海園區整體規劃,凸顯文化特色及兼顧大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