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聖家堂
    新生南路素有「天堂之路」的稱號,因為許多宗教的聖堂、寺廟、佛堂及禮拜所都聚集在此,從南到北計有懷恩堂、真理堂、清真寺、聖家堂、臺北教會、衛理堂等,不同宗教都在同一條新生南路上,而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特色,值得人們前去拜訪。 聖家堂位於大安森林公園對面,鳥瞰呈十字架型,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淡淡的白
  •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位於新公園內的博物館,其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
  • 歸綏街文萌樓
    1.為殖民時期1930-1940年代店屋類型,日人移植歐洲巴洛克建築元素,覆以黃綠色國防色磁磚,建築物實質條件尚佳。2.光復後,1941年始為公娼館所在,為都市發展史河港城市性產業歷史記憶地區,亦是反廢娼運動中心,尤具紀念意義。3.建築內部的室內隔間,反映出來當時性產業的空間要求,仍維持公娼館氣氛,
  • 七海寓所
    本建築為1950至1960年新式鋼筋混凝土建築,年代雖不算久,但現況保存良好,其格局、環境皆有一定品質,內部生活空間反映蔣先生家居生活與精神面貌。
  • 監察院
    監察院建築為日據時期臺北州廳,當時殖民政府將臺灣行政區域劃分為五州三廳,臺北州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臺北市、臺北縣、宜蘭縣及基隆市。
  • 老松國小
    老松國民小學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六十四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一八九六年,為日據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 台北西本願寺廣場
    位於西門町南緣、中華路與長沙街交口的「萬華406號廣場」,原為「日本西本願寺」 由臺灣信徒與日本人共同捐資興建,其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於西元1904年開始興建,西元1912年竣工完成。
  • 少帥禪園
    少帥禪園位於北投山腳的林蔭間,建於日據時代中期,為兩棟灰瓦木牆的建築,原名為「新高旅社」,是當時仕紳名流宴會泡湯之處。二次大戰期間被日軍當作神風特攻隊出戰前的慰安處所。光復後的1960年代,因堅決抗日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夫婦被當時的蔣介石總統囚禁於此,而在西元1984年園方重新整建,成立了「禪園」,
  • 長榮海事博物館
    長榮海事博物館的設立是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多年來的心願,希望藉由海事博物館闡述張總裁與海洋的深厚情感及推廣台灣的海事教育。這是一間以海事為主題的博物館,適合不同世代、不同族群來館參訪。 館內大量收藏了種類豐富的模型船,從遠古人類以挖鑿方式建造的獨木舟,到西方所發展的各式帆船、機械動力船、工作船;還
  •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的建築風格以簡潔俐落的清水模工法聞名,為近代崛起的建築與營建工法,主要是結構體灌漿拆下模板後,所有建築物均不使用粉刷或貼磁磚石材,採用清水混擬土、洗石子、鋼骨、玻璃、金屬等材料構成校園內建物和諧之基調,散發出自身原始質感,目前共計有東閔紀念大樓(設計學院)、新圖書館大樓,以及新體育館大樓為主
  • 北門-承恩門
    臺北古城有一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是清光緒年代,劉銘傳時期所建造,鼓勵商人在臺北城內,投資興建房舍,形成街道,活絡發展。 臺北府城之北門又稱承恩門,是早期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門有2層高,城樓採用厚實牆體圍起的封閉形式
  •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
    臺灣大學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初創於一九二八年,當時日本為培養殖民地人才並進而研究南洋而設。開辦時即成立文政及理農等學部,後來又將醫學部納入,成為規模完備的大學,其校區廣大,建築風格統一,也成為二0年代末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臺大校園主要以東西向的中軸大道為主幹,兩側成列種植椰子樹,塑造出亞熱帶的地
  • 新北投溫泉區
    北投溫泉從日據時代便有盛名,深受喜愛泡湯的日人自然不會錯過,瀧乃湯、星乃湯、鐵乃湯就是日本人依照溫泉的特性與療效給予的名稱,據說對皮膚病、神經過敏、氣喘、風濕等具有很好的療效,也因此成為了北部最著名的泡湯景點之一。新北投溫泉的泉源為大磺嘴溫泉,泉質屬硫酸鹽泉,PH值約為3~4之間,水質呈黃白色半透明
  • 興旺公園
    公園名稱興旺公園成立於民國76年,改造於民國91年。為文山區的鄰里公園,鄰近捷運辛亥站。公園面積2847平方公尺,位於福興路82巷內。興旺公園為高低差異變化較大之鄰里公園,以灌木及仿松竹欄杆圍塑公園綠帶,巧妙區隔草坡與道路,緩坡起伏的步道,順坡而上圍寬闊的廣場與兒童遊戲區層次分明,吸引行人停留。興旺
  • 萬華林宅
    市定古蹟「萬華林宅」位於萬華區西園路一段三0六巷二十四、二十六號,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建築採取西洋古典形式,一樓為仿石之牆面,中央闢有大圓拱門入口,二樓外觀出現十二根高大的希臘複合式柱子,造型華麗。這座建築原有三層樓,光復後曾由郵電總局、電信總局、交通部等機構使用,近年空間不敷使用,於頂上再增建一樓而成現貌。現改為國史館開放參觀。(摘錄自台北市古蹟巡覽-下冊)詳見國史館網站http:
  • 光點臺北
    外觀為白色的2層樓西洋建築,廊柱為希臘柱式,風格似美國南方殖民風格,美國大使藍欽、莊萊德、柯爾克等人皆以這棟建築物做為官邸。1979年中美斷交後,最後一任大使離臺,建築物正式關閉。閒置多時的建築物,於內政部在1997年2月20日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有了新的轉機,臺北市文化局委託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成
  • 國父史蹟館
    1. 本建物為日據時期日人經營之「梅屋敷」旅館之接應室,為當時代重要旅館建築。2. 孫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過程中曾住過此旅館,深富歷史人物事件價值。開館時間:上午9時至11時30分、下午14時至16時30分網站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1016446&
  • 水源劇場
    本局配合市府進行「公館水岸」整合計畫,接管位於水源市場大廈十樓原為兵役處大禮堂,整修規劃成500席次的「水源劇場」。有鑑於花博期間定目劇演出的成功,水源劇場作為臺北市推動試辦長期性演出之場域,並由本局先行測試營運,藉由串連寶藏巖藝術村、自來水園區與公館夜市等觀光景點,達到帶動地區藝文能量,落實公館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
    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市簡易宿泊所、內部空間旋兼作職業紹介所之用,俟1930年公設質舖遷入合署,為本市社會福利服務發展之歷史見證。光復後曾為本市衛生院、性病防治所,現作為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會館使用。建築設計仿歐風樣式,左右對稱,兩翼設有突出高塔,屋頂上開圓洞窗,並有橫帶裝飾,整體設計饒富趣味。屋頂原是半圓
  • 王義德墓
    創建年代約建於咸豐八年(1858年,戊午年),歷時100餘年。本墓在石材上屬泉州花崗白石,形式上為清代典型墓形,形制完備,包括墓碑、墓丘、墓肩、墓雙曲手、前埕,保存相當完整。
  • 臺北藝術大學
    位於關渡山頭的台北藝術大學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學,擁有俯瞰關渡平原的遼闊視野,獨樹一格的校內建築,沿坡而上,校舍則採紅磚、灰牆與黑瓦屋頂,並加上裝飾的線條。而校園內也不乏綠草、蜿蜒的散步小徑,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品打造出特殊的風格意象。校園裡的寶萊納餐廳、達文士餐廳,更是觀看夜景的絕佳場所。在這裡,不管
  • 關渡、金色水岸、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基隆河匯入淡水河之前,繞著社子島轉出一個美麗的弧彎,在其北岸與磺港溪以西地帶,保留了都會臺北極其珍貴的稻香田園,連結起河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讓人得以在很短的距離內隔絕塵囂嘈雜,單車踩踏其間,尤其能夠體會早年農村氛圍的樸素簡單、踏實自在。夕照裡堤道漫步,河風微微、鳥鳴吱吱,關渡自然保護區生機盎然中,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