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萬華林宅
    市定古蹟「萬華林宅」位於萬華區西園路一段三0六巷二十四、二十六號,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
  • 飛躍東區
    每次經過慶城街與敦化北路口槽化島時,人們都會看到一個醒目的裝置藝術,全身紅色的藝術主體,造型相當奇特,下面是粗粗的像是菜刀般的感覺,但是刀子是鈍鈍的,看起來還有設計握把。但是上面像是3個觸鬚,讓觀者左思右想,這應該是設計者的本意吧。 從另一個角度看,像是一個人,下面是他的腳,單腳站立著,但卻只有一隻
  • 興旺公園
    公園名稱興旺公園成立於民國76年,改造於民國91年。為文山區的鄰里公園,鄰近捷運辛亥站。公園面積2847平方公尺,位於福興路82巷內。興旺公園為高低差異變化較大之鄰里公園,以灌木及仿松竹欄杆圍塑公園綠帶,巧妙區隔草坡與道路,緩坡起伏的步道,順坡而上圍寬闊的廣場與兒童遊戲區層次分明,吸引行人停留。興旺
  • 七星山系-天母古道親山步道
    天母古道親山步道天母古道親山步道穿越士林華岡地區的西北山坡,也是紗帽山南邊的鞍部,屬於早年魚路古道的後段,涵蓋華岡至天母間的數條步道,沿著大水管構築,潺潺溪水、原始林相,步行其間,讓人倍覺涼爽舒適。步道還可順遊經翠峰瀑布至猴洞產業道路的「翠峰步道」,夾峙在山間林蔭中,走起來特別涼爽舒適。天母古道曾經
  •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建於一九一六年,原為東門附近臺大醫院與醫學院師生常去的幸町教會。它的建築採用紅磚與唭哩岸石混合構造,為日據時期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來臺的早期設計工作,風格上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 教堂平面坐東朝西,西側立面尖拱窗鑲嵌有圖案的玻璃,內部使用鋼骨屋架,空間高敞而顯得莊嚴。外觀門窗多用哥德式
  • 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
    建物於民國18年(昭和4年)由日人河東富次興建並保存登記完成,具有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立面結構樣式;後於民國24年移轉予株式會社辰馬商會。臺灣光復後,228事件發生當時,本建築曾遭民眾包圍抗爭,是見證重大歷史事件之場所。民國40年移轉為國有,管理機關為臺灣省公產管理處,民國57年3月1日移轉予第一產
  • 臺大醫院西址院區
    臺大醫院創建於日據時期,昔稱臺北病院、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設醫院,戰後改稱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是臺灣近代醫學發展的核心,西址院區之建物目前做為門診及部分病房之用。本建築由近藤十郎先生設計,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紅磚鋼筋混凝土2層建物,在平面配置採取左右對稱的格局,以中央走廊貫
  • 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
    1、日治時期:本建物登記於大正10年,當時地址為『太平町四丁目八六番號』,其所有權人為張連女士,由台北市工商名人錄登記及訪談調查資料,可知昭和六年~十年保安街84號一樓出租作為飲食店,承租者應為日本人「古川榮次郎」。昭和十五年時出租給梁術正經營雜貨商店,商號為「松田商店」。2、光復以後:謝氏兄弟於民
  • 青田街9巷6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 十四份圳舊水閘門
    「大湖公園」舊稱「十四份陂」,為內湖墾戶林秀俊家族所築,自清代至日據時期,作為內湖地區灌溉用水之用。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7月,核定為公共埤圳,並修建水閘門等附屬設施。現存之水閘門可作為內湖地區開拓史、水利史與農業發展史的重要見證,具保存價值。
  •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
    臺灣大學前身為臺北帝國大學,初創於一九二八年,當時日本為培養殖民地人才並進而研究南洋而設。開辦時即成立文政及理農等學部,後來又將醫學部納入,成為規模完備的大學,其校區廣大,建築風格統一,也成為二0年代末期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臺大校園主要以東西向的中軸大道為主幹,兩側成列種植椰子樹,塑造出亞熱帶的地
  • 新北投溫泉區
    北投溫泉從日據時代便有盛名,深受喜愛泡湯的日人自然不會錯過,瀧乃湯、星乃湯、鐵乃湯就是日本人依照溫泉的特性與療效給予的名稱,據說對皮膚病、神經過敏、氣喘、風濕等具有很好的療效,也因此成為了北部最著名的泡湯景點之一。新北投溫泉的泉源為大磺嘴溫泉,泉質屬硫酸鹽泉,PH值約為3~4之間,水質呈黃白色半透明
  • 思想的轉動 Bent of Mind
    以人臉與腦殼外形並置,形塑成半抽象之外觀,遠看似一抽象扭轉而上的雕塑作品,近看卻有人臉側面輪廓形狀。堆疊產生的線性在作品中變成速度的隱喻,飛快的速度讓人體抽象化,飛快的思緒則是創意轉化的動力。
  • 青田街7巷8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建築形式完整,現為臺灣大學宿舍。
  • 監察院
    監察院建築為日據時期臺北州廳,當時殖民政府將臺灣行政區域劃分為五州三廳,臺北州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臺北市、臺北縣、宜蘭縣及基隆市。
  •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面積為2,796平方公尺,可容納3,000人,為臺北市第二座景觀平臺。景觀平臺延伸橫跨環河北路至堤外,提供絕佳視野,從平臺可盡覽淡水河風光,亦可欣賞大稻埕碼頭煙火秀,除此之外,景觀平臺內提供如親子活動景觀戲水設施、活動舞台區等。跨堤景觀平臺上地坪巧妙設置了臺北先期的三市街「大
  • 水源劇場
    本局配合市府進行「公館水岸」整合計畫,接管位於水源市場大廈十樓原為兵役處大禮堂,整修規劃成500席次的「水源劇場」。有鑑於花博期間定目劇演出的成功,水源劇場作為臺北市推動試辦長期性演出之場域,並由本局先行測試營運,藉由串連寶藏巖藝術村、自來水園區與公館夜市等觀光景點,達到帶動地區藝文能量,落實公館
  • 北門-承恩門
    臺北古城有一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是清光緒年代,劉銘傳時期所建造,鼓勵商人在臺北城內,投資興建房舍,形成街道,活絡發展。 臺北府城之北門又稱承恩門,是早期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門有2層高,城樓採用厚實牆體圍起的封閉形式
  • 三創生活園區
    「三創生活園區」坐落於市民大道三段與金山北路交界,佔地2,687 坪,建築外觀呈現前瞻氣勢,立面設計詮釋產業特性,結合鄰近綠帶的視野,實踐自然與科技共生的設計理念。空間規劃導入科技生活、潮流影音、子親娛樂、動漫文化、探索體驗、創作育成及藝術展演等多元概念,結合園區內隨處可見的數位視屏,讓影像的多元樣
  • 花博公園
    花博公園為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會場,目前轉型為都市公園。園區包含圓山園區、美術園區與新生園區,規劃作為一般的公園使用,並利用原花博展覽館,提供各項活動場地使用。在博覽會後保留了立體植栽花牆、造型花牆、七道彩虹、特展區、地景花海、精緻花卉及果樹園區等展示區域,也規劃種植多年生觀花觀葉植物、草皮為
  • 關渡、金色水岸、八里左岸自行車道
    基隆河匯入淡水河之前,繞著社子島轉出一個美麗的弧彎,在其北岸與磺港溪以西地帶,保留了都會臺北極其珍貴的稻香田園,連結起河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讓人得以在很短的距離內隔絕塵囂嘈雜,單車踩踏其間,尤其能夠體會早年農村氛圍的樸素簡單、踏實自在。夕照裡堤道漫步,河風微微、鳥鳴吱吱,關渡自然保護區生機盎然中,獨
  •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三峽有個很有名的清水祖師廟,每年農曆大年初六都會殺豬公大拜拜。咦!文山區怎麼也有一個180多年歷史的清水祖師廟,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大家的祖先都是從福建泉州安溪渡海來臺來的。明末清初時期大臺北地區就已有大量福建、廣東一帶移民進入開墾。早年水運暢通,先民們可以順著淡水河、新店溪及景美溪一路至今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