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布袋遊艇港
    布袋港東側,海埔新生地北側,距西濱快速路布袋港交流道約200公尺,遊艇港碼頭長度459公尺基地面積約5.3公頃,遊客服務中心一棟面積450坪,景觀綠地約6公頃,可停泊小型遊艇100艘中大型遊艇100艘合計可停泊遊艇200艘,陸域區可停放大客車12輛小客車26輛遊艇200艘。 其配置附屬設施,如服務遊
  • 樟樹湖觀光果園暨茶園
    觀光果園擁有豐碩的農產,適合親子一同前往,寓教於樂,意義非凡!
  • 碧湖觀景台
    碧湖山觀光園平日雲騰霧繞,景象變化萬端,每年1、2月之際,常有壯闊雲海出現,在此設有一座現代化觀景涼亭及停車場,供遊客賞景休憩之用,為了使碧湖的景觀更加秀麗,碧湖的茶區經逐步完成線纜地下化的工程。俯瞰碧湖茶區,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根的電線桿,有的只有是錯落有致的茶園,和環繞山頭的朵朵雲靄,成為當地觀賞日
  • 燕子崖
    一大片突出的峭壁,壁上經風蝕而形成橫條狀切紋,清晰可見,且密佈著整齊細孔,傳為昔日燕子築巢的地方。崖下有山徑通過,雨季時行走,水勢自崖上瀉下,宛如走在水濂洞中。
  • 北側奮起湖步道-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北側步道週邊景點有奮起湖步道、日本神社、悶柴窯、楓林峽...等景點。奮起湖步道:沿著奮起湖農特產品展售中心旁之步道行走登高,除了至觀景台欣賞奮起湖聚落外,並可接上糕仔崁古道,伴隨著暖帶林相,可享竹林聽濤樂,也可看看早年的日本神社一座3公尺見方的基座平台和石階、石牆等遺跡、或全以石塊堆疊而成的悶柴燒遺
  • 源興宮
    源興宮為村民信仰中心, 創始於西元1871年,由該村村民陳生木捐資興建,供奉太子爺、吳鳳公、五穀王、延平郡王、觀世音菩薩,後來逐漸增祀三官大帝、五府千歲、福德正神。西元1920年,由彭保等人發起重修廟宇,民國71年,因年久失修由村長邱新竹發起重修,歷經四年完工,即是今日廟貌。
  • 朴子溪口溼地
    想要鳥瞰朴子溪口溼地的大片景觀,沒有地方比東石大橋更來的適合了,站在橋上,你會看到壯觀的河口景致,如果適逢退潮,河上沙洲浮現,更可以看到珍貴的生態景觀。為了讓遊客可以更一步了解朴子溪口溼地的生態內容,相關機構在兩旁的河堤上興建了賞鳥及賞景設施,河堤除了可以漫步外,也是騎乘單車的最佳場所。為了讓大家可
  • 台灣肖楠母樹林
    一片蓊鬱的純肖楠母樹林,種植於日據時代。
  • 海鼠山觀日峰
    天氣良好時,從觀日峰的涼亭可以東望草嶺大崩山,向南俯瞰瑞峰村全景。夜晚還能看見嘉義市區夜景。
  • 光華賞螢步道
    福華步道約2公里,北段是光華古汗道整建,南段以螢火蟲復育聞名,沿途福山林、竹林交錯,除可欣賞茶園風光,還可見石輪、紙寮等當年造紙遺跡。春末夏初的夜晚,此處的螢火蟲飛舞閃爍於草叢間,讓人彷彿置身波瀾壯闊的螢光海,星光點點與螢光相映照,十分浪漫。遊客可在步道中段的涼亭小座,傾聽蟲鳴蛙叫,感受頂笨仔聚落的
  • 慧山岩
    慧山岩多次翻修後,於10年前終於安奉於目前的現址,宮中主奉觀世音菩薩。
  • 羅馬拼音字跡
    拂開石面上的竹葉,可看到一些斑駁刻鑿的英文字母,組成讓人不甚熟悉的羅馬拼音字,拼音字下方可看到阿拉伯數字,這些字跡與數字散佈在數顆巨石上,散發出神秘古老的訊息。據頂笨仔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嘉南表示,協會曾邀請基督長老教會人士前來考察,確認這些羅馬拼音多為人名,而下方所刻之年、月、日則為停留在這兒的日
  • 隙頂農業生產休憩園區步道
    在此視野展望良好,可遠眺東邊的玉山和象山等美麗景觀。公路左側可進入觀景步道,還有老鷹峽、名人像等景觀,以及竹林和檜木步道。行程約四十分鐘。
  • 瑞太古道
    從瑞里進入瑞太古道,在走過了忘憂林之後,林相變得複雜多樣,生態也跟著豐饒起來。途中可發現麗紋石龍子、冠羽畫眉相繼出來打招呼,遠處也會傳來各式鳥鳴,森林剎時熱鬧了起來。古道在抹油坑與回頭嶺之間分成兩支段,並形成一個環形步道。抹油坑、英雄坡、魔窟石洞到回頭嶺這一段,是始建於1870年代的古道,步道較陡,
  • 布袋嘉應廟
    廟立三百年,歷史永流傳(正在整修)布袋鎮有兩座嘉應廟,一是有「燒王船」習俗的布袋嘉應廟;一是每年舉辦「衝水路迎客王」的新塭嘉應廟。布袋嘉應廟每逢祈安建醮時,舉行「燒王船」祭儀,酬神祈安的祭典相當隆重,往往吸引遊客前往觀光。到布袋嘉應廟進香,還可以到廟前不遠的小巷裡探訪「日本貞愛親王殿下登陸台灣紀念碑
  • 東石先天宮
    先天宮王爺護佑,民俗慶典傳百年!先天宮是東石漁民的信仰中心,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面海而建,外觀雄偉壯麗。廟中供奉五府千歲,5年一度的王船祭,是最重要的祭典,主要紀念當年從外傘頂洲迎接而來的王船。而元宵猜燈謎一連舉辦三天,獎品豐富,也有百年歷史。
  • 民番界碑
    民番界碑為清康熙以後界定山地與平地之界碑,原有6座,「梅山民番界碑」為碩果僅存之處。在康熙末業時,嘉義沿山地區,屬於原住民的生活領域。清雍正初,梅山尚無番人先住,很容成為漢人入墾的缺口。明鄭以來,先批渡海來台的漢人,在嘉南平原沃野,從事墾荒及聚落的建立,吸引更多移民。因此,此時由原鄉渡海來台的移民,
  • 四方竹
    因枝幹為四方形而得名,原產於四川峨嵋山,東傳至日本後,1924年再由日本移植到台灣。目前僅溪頭與奮起湖兩地才有,而奮起湖是第一個種植的地方。
  • 天長地久橋
    該橋橫跨八掌溪上游溪谷,在青山綠水襯映下,相當耀眼。不過莫拉克風災過後,八掌溪的激流沖刷「天長」橋的岩壁,因地基逐漸坍塌封閉至今。天長和地久兩座吊橋建於日據時的昭和十二年(1937年),落成時以紀念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和地久節(皇太妃生日)而命名。
  • 雅吾瑪斯步道
    近數十年來由於公路的開通,此步道已喪失交通行旅功能,但步道路徑旁的竹林、原始森林、巨藤、老茄苳樹綠意盎然,溪流生態豐富,戰功石記載著驍通善戰的事蹟,值得您前來細細品味漫步。
  • 巃頂步道
    阿里山日出聞名中外,過去欣賞日出都必須長途跋涉到祝山觀日平台。其實,巃頂步道的觀日平台,壯觀遼闊的視野,絲毫不遜於祝山,且只有一半的上山路程,因為日出的相對位置差不多,日出時間也只比祝山晚幾秒而已。如果不想走太長旅程的人,巃頂步道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巃頂步道是一條長約700公尺的休閒步道,來回約40分
  • 流星台觀日出
    當初尚未完工,便已經於流星雨過境時,吸引萬人一夜蜂擁而至,該景區不但可觀星且可看日出,與阿里山日出角度一樣,是疏解阿里山觀日出的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