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南寮漁港-十七公里風景區、漁人碼頭、漁村文化博物館、環港步道
    南寮舊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離新竹市區不遠,因此交通十分便利;建於民國70年,南寮舊港及其周邊聚落為新竹市早期發展地區之一,見證了新竹市的歷史發展過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南寮漁港更是南北漁船返航路之終點,過去亦是各地魚貨漁船的集散地,因而名列十二勝,並有『南寮歸帆』雅稱。
  • 清大夜市
    清大夜市位於新竹清華大學校門對面,長有三百公尺內的商圈,當地即稱為清大夜市,但清華大學學生則是稱消夜街,這個商圈也成為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學生共同生活圈,也成為學生們大學生涯中重要的據點。
  • 古奇峰普天宮
    位於寺廟林立的新竹古奇峰,「古奇遠眺」是新竹八景之一,高120公尺的關公神像是名聞遐邇的地標。 主要奉祀玉皇大帝與關聖帝君,寺內同時也是宗教歷史文物館,包含武聖關公歷史館、中日古董樓、古董木眠床等。
  •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旅遊服務中心
    南寮漁港的旅遊服務中心,新建於95.7月完工, 是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的新景點,總樓地板面積有一千一百七十四平方公尺旅遊服務中心外觀造型採用藍白兩色,圓形的屋頂與圓柱狀的觀景台樓層外觀 ,五層樓高的艦橋頂端保留觀景空間,觀景台部分高廿九公尺,配有景觀升降梯,採光、夜間照明、欄杆扶手等人性化服務。
  • 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
    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位於新竹市西北方,原本為海水浴場,因近年附近受到污染,現已禁止下水;遂在堤防內規劃了一個佔地廣闊、景觀優美、遊樂設施豐富的風景區,是新竹西濱海岸線上一個新興的遊樂點。新竹港南濱海風景區八十二年間經旅遊局委託顧問公司規劃,將該區規劃為西部濱海遊憩區景點之一,市府隨即依照規劃構想加強河
  • 新竹公園
    新竹公園的佔地18公頃,為新竹市地區最大的公園,舊稱中山公園,公園包含新竹市立動物園、風城院景、玻璃工藝館等設施,適合一家人同遊。不僅如此,假日還有個花市,聚集了很多的展示攤販,是個賞花、買花的好地方。
  •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1953年「社會教育法」公佈後,臺灣省政府為加強推行社會教育,即在北、中、南、東4個地區積極籌備設置省立社會教育館。本館(新竹社會教育館)於1953年5月21日成立籌備委員會,並於1955年4月30日正式開館,原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省政府於1997年5月15日成立文化處,本館與其他九所省立社
  • 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市定古蹟,創建於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曰瑛倡議興建,1875年,淡新分治,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威靈公,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
  • 新竹州圖書館
    1923年,為紀念日本大正天皇東宮太子裕仁訪問,籌款建立「新竹街圖書館」,1925年完成之後改為「新竹州圖書館」,後來一直作為圖書館使用,現在則為新光人壽私人財產,未開放參觀。
  • 進士第
    鄭用錫生於1788年,1823年中進士,是第一個用台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所以稱他為「開臺進士」,鄭用錫於1837年建造了一棟三開間三進的大院落,可惜後面的一進於二次大戰時焚毀,只剩前二進,宅邸中處處可見精雕細琢,刻工超穎脫俗,令人嘆為觀止。
  • 新竹驛
    1886年台灣省,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經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 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竣工,新竹票房(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 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建的車站稱為新竹停車場,是一處簡易的日本瓦木造車站。1908年新的
  • 新竹州市役所
    日治時期,台灣實施市街庄制度,新竹市在1920年時設立新竹街役場,1930年時升格為新竹市役所,作為辦公廳舍使用,市役所相當於現在的市公所。新竹市役所在戰後曾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部來使用,這一棟兩層樓的紅磚造建築物,可以說是現存市役所中相當典型的樣式建物。
  • 新竹專賣局
    建於1934年的新竹菸酒公賣局建築,在日治時期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其前身是1892年設置的「台北專賣支局新竹出張所」,1924年改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區新竹出張所」,新辦公廳舍建造之後,於1936年升格為支局,而成為新竹地區的菸酒直營中心。二次大戰後於1947年改名為「台灣菸酒公賣局新竹
  • 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
    新竹火車站前廣場及人行空間改善將各空間依其屬性區分為:『老火車頭新廣場區』、『懷舊鐵道區』、『站前廣場區』及『水景』等區;新竹火車站前廣場以『老火車頭,新廣場』的主題將人行空間重整,形成空間感與時間感,明確界定且彼此串聯的人行系統,建構一個大型公共舞台,以新竹火車站歷史建築為佈景,鐵道文化、古詩、文
  • 紅樹林公園
    新竹市客雅溪和海山罟一帶的紅樹林是少數非河口型的水筆仔純林,目前分布於海堤外的水筆仔,樹型細密而高大,與客雅溪口較矮小的水筆仔在外觀上各具特色。新竹市政府在紅樹林一帶規劃了公園,是新竹市第一座以生態工法設計的生態公園,公園設置腳踏車專用道、賞鳥棧道、中央軸線步道、沙雕場、小型攀岩場,不但老人家可以散
  • 竹塹城迎曦門
    竹塹城迎曦門位於新竹市東區,竹塹城(新竹古名)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曾經是北台灣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道光九年(1829)磚城完工後,東為迎曦門(東城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歌薰門、北為拱宸門等四座城門;因日治後因實施都市街道計劃,並於1902年拆掉城
  • 鳳凰橋
    鳳凰橋原名環湖橋是青草湖堤壩上的橋樑建於民國42年7月,本因疏於維護整修,而漸漸沒落。民國52年台語電影「難忘鳳凰橋」在此地拍攝,電影上映後連續放映上百場可見其盛況,經該片編劇吳影與新聲電台台長吳南杰的推動,逐決定保留鳳凰橋為市民公共資產。
  • 茄苳景觀大道觀景台
    茄苳景觀大道于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四日通車,全長六公里,西起牛埔東路銜接北部第二高速公路。沿線穿越風景怡人的香山丘陵,使得該道路具遊憩賞景功能,其中一有兩處觀景台可供遊客眺望新竹市海岸線美景。竹市的景觀大道觀景台,由於地點佳,已經成為民眾休閒欣賞夜景的好定點。由於觀景台位於香山丘陵的前緣,視野廣闊,可
  • 影像博物館
    影像博物館的前身乃1933年由新竹市役所修建的台灣首座歐化現代劇場「有樂館」,當時正值台灣電影興起的年代,新落成的有樂館擁有一流的放映設備,舖設了地毯且裝上冷氣配備,是日治時代全台僅有的三家現代化劇場之一,建築本身已有防火巷、防火梯的設計,並規定觀眾要對號入座、服裝需整齊,以維持安靜清潔的欣賞空間。
  • 新竹州廳
    新竹州廳位於新竹市中正路上,就是現在的新竹市政府。西元1895年日軍佔領新竹之後,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新竹州廳有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建築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
  • 新竹護城河
    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位於東門圓環往文化街方向,為新竹市中心重要的歷史空間,從林森路至中央路長600公尺、寬約56公尺的護城河(東門大溝),從2000年開始規劃設計,成為新竹市的新八景,草皮與流水讓市民更能體會親水的樂趣,加上沿岸的樹木、植栽以及兩處小型的階梯劇場提供民眾戶外表演,讓新竹護城
  • 青草湖風景紀念碑
    在青草湖水庫落成後,由蔣夢麟所提字的紀念碑,此碑坐落的位置為明湖路入口處的一制高點,可看青草湖全景,四周皆種植鳳凰樹,碑上敘述著建青草湖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