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公草原
    在綠美化的過程中,這裡植栽樹數百株的青楓與楓香在步道的一旁,步道小徑貫穿公草原區東西側,連接櫻花大道與青青步道,滿山楓葉楓紅了媲美綠悠悠的青青草原。公草原與櫻花大道銜接口,有一休憩涼亭供歇腳休息,在冬天午後的時光,暖暖的陽光曬著大地,吹著楓,三五好友坐在這裡聊天,多麼的自在逍遙。
  • 幸福亭
    走完博愛路入口處三百多個階梯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幸福亭。在亭內您可稍作休息,感受一下登高望遠的幸福。
  • 北岸咖啡區
    擁有湖水、青草、風等意像優美景觀,營造具氣氛的水岸休憩空間,並設置臨時性陽傘座椅,提供遊客餐飲、休憩空 間。
  • 獅子亭
    閒話涼亭總共有十一座,包含了兩座獅子亭,博愛接入口處有一座,因此這是入口以後的第二座獅子亭。
  • 長春亭
    大家坐下來聊天吧!少了城市的喧囂,人情味更濃了。
  • 變葉木步道
    變葉木俗稱變色葉,原產於馬來半島等地,在台灣被用來當作是園藝植物。而在十八尖山特別栽植了一整條路的變葉木,行走其間,別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 愛林亭
    位於寶山路入山處第一個亭子的愛林亭,四周種植著黑板樹,由早起會出資興建,是園內最早的一座涼亭,在民國五十三年植樹節完成。
  • 鄭氏家廟
    建於1823年的鄭氏家廟,是三開間二進式的單院建築,門前有自鄭氏宅第移來此處拼置的旗桿座兩對,現僅存基座及夾桿石,大門前呈的八卦鋪面是此建築最特殊之處,可見鄭氏家族十分注重格局的嚴謹與陽宅風水。
  • 元培科技大學
    元培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元培醫事專技術專科學校,不僅是新竹地區唯一一所醫事技術學校,也是台灣第一所。創辦人蔡光宇為出生於新竹的放射技術專家,十四歲赴日入廣島中學,旋即以優異成績就讀京都放射線專門學校,畢業後留校任助教,並進入京都大學放射研究班進修,為了培養醫事技術人才而於民國54年創立此校,四十年來已培
  • 生態教育平台
    跨湖橋靠近鳥島位置設置生態教育平台,教育解說平台鄰接鳥島邊設置賞鳥暨教育解說牆,並提供賞鳥、水資源生態及水土保持解說設施。
  • 十草原
    東側路口規劃為櫻花大道種植3000顆山櫻花樹,綿延不絕的櫻花樹由入口開始,樹千顆櫻花樹,種植在步道兩旁,型式壯觀,讓人非常期待櫻花盛開,走在櫻花大道下滿天櫻紅的美景,令人愜意又快活。
  • 快樂健身亭
    在自由停車場旁的快樂健身亭,附近栽種許多花圃,有呼拉圈練習場,還有搖搖椅等兒童遊樂器材。
  • 桂花巷
    桂花全年均能開花,性喜溫暖耐高溫,秋季為盛開期。因為它的香味濃郁,所以桂花又稱為九里香。當您漫步來到桂花巷時,在遠處就能感受到桂花濃郁的香味,飄盪在空氣中。
  • 風情海岸
    風情海岸緊鄰北部最大朝間帶溼地-香山溼地,具有典型的沙丘景觀與數量豐富的濕地植物,其該溼地已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 鄭用錫墓
    鄭用錫墓建於1869年,現為國定古蹟,墓園佔地頗大,墓埕上有兩排石人與石獸,及一對石刻文筆望柱。石人服飾及配件俱全,衣褶流暢,石馬、石羊、石虎雕工樸拙而不失細緻,雕刻水準是全台古墓中的極品,頗能反應古代官家排場。
  • 海山漁港
    位於香山區的海山漁港,為新竹市內兩座漁港之一,因受潮汐影響,限制了其發展空間,因此政府新增休憩設施,於93年完成了觀海平台。約高一樓的看景平台可將香山濕地景色一覽無疑,徜徉在海味與海風之中,提供旅客多一個假日觀海景的好去處。
  • 楊氏節孝坊
    楊氏節孝坊是新竹市第一座牌坊,也是北台灣現存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竹塹林熾的妻子楊居娘,二十四歲就喪夫,曾多次殉夫不成,而以母代父職,茹苦含辛地撫育幼兒長大有成,一直到四十五歲去世節孝事蹟流為典範。
  • 新竹神社殘跡
    落成於1918年的第二代新竹神社,設計者為手島誠吾。他集合各神社特點,採用神門及回廊的特殊設計來阻擋北風,並將各個空間以廊道連接在一起,避免舉行祭典時受到風雨的影響。由於現址為大陸人民處理中心,未開放參觀。
  • 早起會廣場
    許多的活動都會由早起會廣場做為起點或終點,是適合舉辦活動的大廣場。
  • 中華大學
    建校於民國79年的中華大學,原來為中華工學院由林政則、王榮昌、蔡兆章等人所創辦,民國86年改制為中華大學,與鄰近的交通大學有很深的淵源,無論師資或學術發展目標等,都與交通大學相當接近,因此有「小交大」之稱。由於位於郊區,學校附近有青草湖,亦有群山環繞,景色淳樸而自然。中華大學佔地約20公頃,校區的建
  • 瞭望台
    十八尖山的景觀瞭望台,可將苗栗苗栗縣大湖鄉群山一覽無遺,也是個可看日出與雲海的好地點。
  • 眷村博物館
    新竹眷村博物館於2002年開幕,到至今以有十年之久,眷村博物館具體而微的將早期戰爭、軍旅、軍眷、眷村的生活簡單模擬,並詳細的展示出,讓觀賞的人對於眷村文化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 張氏節孝坊
    為表彰鄭用錦的妻子張棗娘,清同治五年題准建坊,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正式建張氏節孝坊於湳雅萬年橋畔。張棗娘於1820年嫁鄭用錦為繼室,鄭用錦過世後,張棗娘獨立一人撫育三子,事親至孝,守節四十九年,是己身親見旌表牌坊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