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脫線休閒牧場
還記得過去那位名噪一時,以一副無鏡片大眼鏡、黑色大皮鞋、短領帶及黑帽子為造型而走紅的諧星脫線嗎?10餘年前,他放下演藝圈的事業,憑著一股傻勁、耐力與恆心,在台東鹿野地區經營起「養雞場」,努力從藝人轉型成為農民。如今他的「脫線戰鬥雞」(悶燒桶仔雞)名聞寶島,成為鹿野鄉極具知名度的一處旅遊景點。
鹿野崑慈堂
鹿野崑慈堂位於鹿野鄉龍田村,是一座公廟性質的廟宇,除主祀瑤池金母外,另奉祀釋迦牟尼佛祖、觀音菩薩、天上聖母(即媽祖)、臨水夫人、中壇元帥及玄天上帝等諸位神明。
杉原-富山復魚區
富山復魚區於台東縣卑南鄉杉原海邊,在都蘭灣的南端,原因過度漁撈,海域生態破壞殆盡,2005年公告為禁漁區之後,反成為東海岸潮間帶生態豐富的景點,吸引各地遊客前來參觀,為當地社區建立觀光人潮。居民成為生態解說員、浮潛員;社區居民更發起「保育海岸資源──永續發展」的推廣活動,創造另類商機。
台東池上伯朗大道-金城武樹、浮圳自行車道、錦園洗衣亭、大觀樓、大坡池
臺東縣池上鄉的一條田園小路,因拍攝了伯朗咖啡的廣告而廣受歡迎,被譽為是一條「翠綠的天堂路」。 廣大翠綠的稻田,路旁沒有一支電線桿,真真實實感受到一望無際,不僅有著拍照的好景色,更能帶著心靈遠離喧囂擾嚷,親身體驗一次放鬆的純粹。
台東車站
要來臺東,坐火車是很棒的選擇,不論從南迴或是東部幹線過來,沿途的山海風景相當迷人,臺東車站經歷了多年的變更,從原本的卑南車站直到今日的臺東車站,都一直誠摯歡迎著前來遊玩的旅客、迎接著離開故鄉打拚的遊子們。
金樽遊憩區
金樽遊憩區由小海灣、離岸礁、綿長沙灘和海岸崖壁等地景組成,因海灣形似酒杯,故名為「金樽」。金樽擁有綿延3公里柔細的海灘,因海岸地形及浪頭波力強,近年,成為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場地,登上國際舞臺。
哈巴狗與睡美人岩
睡美人岩與哈巴狗岩靜臥在海參坪上,是綠島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從小長城步道遠眺,可以見到睡美人靜靜地躺臥在海面上,白色的沙灘是她秀麗的長髮,而垂著長耳朵的哈巴狗靜臥在不遠處。 天氣晴朗時,從遠處眺望哈巴狗與睡美人,可以有許多有趣的「錯位」拍攝玩法!堪稱是綠島最著名的景點。
都歷遊客中心
美山驛站
美山驛站與台東縣成功鎮農會展售中心位於同一處,提供補給、休憩、餐飲、單車維修等複合式場所。每年春季有成功鎮農會舉辦之成功花海,同時設有三層樓高之觀景涼亭,是欣賞東海岸景觀絕佳的私房景點之一。
泰源幽谷
由舊東河橋轉入台23線東富公路,可一路深入海岸山脈,來到登仙橋與泰源村之間,呈現一派溪谷風光,這裡是東海岸唯一的封閉式盆地地形,也是有世外桃源之稱的泰源幽谷。
鸞山部落
鸞山部落位在海岸山脈南端的都蘭山麓擁有一片壯觀森林,從台東市區到鸞山部落大約要40分鐘車程時間,這也是目前台灣中低海拔僅有保存最為完整的楠榕混生林帶,該部落以布農族為主,族人原居住於海拔一、二千公尺左右的內本鹿地區,日據時代被強迫遷村到兩、三百公尺的現址。鸞山,布農族人稱為Sazasa,意即「這是一
都蘭
都蘭是東部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聳立東台灣的都蘭山,向來是部落族群景仰的「聖山」,都蘭地區除了擁有縣定遺址「都蘭遺址」、海岸潮間帶及極具特色的阿美族部落文化外,更有「水往上流奇觀」、電影「月光下 我記得」的拍攝地「月光小棧」、美麗的海灣「加母子灣」、紅糖文化藝術館「新東糖廠」,在好山(都蘭聖山)、好水
台東紅葉溫泉
(因莫拉克颱風98年8月8日侵襲,造成北絲闇溪河水暴漲,本處據點台東紅葉溫泉親水公園泡湯區遭河水、淤沙淹沒,短期內無法對外開放,敬請見諒,如有相關問題請來電洽詢鹿野管理站089-551637#101。)台灣的紅葉溫泉有兩處,一在花蓮,一在台東。台東的紅葉溫泉位於延平鄉紅葉村,因過去這兒是一個漫山遍野
鹿野觀光茶園
舊名「鹿寮」的鹿野地區,是台東最著名的茶園區。早在民國50年代初期,鹿野地區就因氣候與土壤環境等條件適當,開發為茶葉栽植專業區。台灣省茶業改良場(已改隸為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的台東分場也設置在此,由此可以遙想當年鹿野茶園的品質與規模均屬一流。目前鹿野觀光茶園的總面積約94多公頃,大多集中在鹿野鄉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首座自行車專用道,全長15.2公里,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以環保親水公園為起點,首先開始的是「親水段」路線,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而行,沿途盡是寬廣的水稻田,隨著不同的季節景致各異;或見剛播種的嫩綠秧苗,或見隨風翻飛的稻浪,或見飽滿下垂的稻禾,或見黃澄澄的油菜花
卑南溪泛舟
台東縣鹿野鄉新興水域活動-卑南溪泛舟經歷兩年的籌備,於民國97年由小黃山育樂公司在鹿野運動公園成立「卑南溪泛舟服務中心」,提供泛舟相關服務。泛舟起點於寶華橋,終點至鸞山大橋,全程共計12公里,河道起點與終點海拔落差達100公尺,全程共有22處急流,5處風景峽崖及多處巨石區,沿途景色雄偉壯麗,河道曲折
登仙橋休憩區
登仙橋遊憩區與東河橋、泰源幽谷連成一氣,這裡是臺灣獼猴的樂園,一點都不怕生的牠們,在橋上各個角落出沒,或蹲或爬,淘氣可愛的模樣讓遊客手中的相機一刻也無法休息,拼命按下快門。馬武窟溪自登仙橋底下靜靜流過,碧綠溪水與陡峭峽谷景觀相互襯托,景色秀麗,走在這裡,讓人神清氣爽。
綠島遊客中心
牛頭山、樓門岩
綠島東北方海岬的牛頭山是綠島地標,三面環海,山頂是一大片草原,是最適合賞海、觀汐、夕照之處。從牛頭山可遙望樓門岩,樓門岩位於綠島東北角海岸外約300m處,是一連串突出海面小珊瑚礁岩塊群,而其中最高大一塊經過海浪擊打侵蝕,中央地方貫穿成圓洞,像拱門一般,因此被稱為「樓門岩」,是綠島最具代表性的海蝕洞穴
宜灣卡片教堂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民國42年,信眾們決議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完成禮拜堂,爾後因風災毀損。現今的新教堂由賴明德先生設計,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另有一說是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也因此得名,是東海岸沿線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民國92年,由台東縣政府
阿美族民俗中心
阿美族民俗中心位於東管處都歷處本部旁,佔地約2公頃,包括戶外表演廣場和可供2千人觀賞的戶外看台,是體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好去處。中心於1995年11月興建完成,主要建築之祭屋及家屋,是依據日本民族學家千千岩助太郎在1943年於花蓮縣光復鄉調查的手繪圖,仿花蓮縣太巴塱社的祭司住家搭建,走訪這裡,可看出阿
帆船鼻大草原
帆船鼻位於綠島東南角,有「綠島地毯」之稱,可由朝日溫泉售票口旁邊的小徑沿步道而上。由於地形突出,地勢又高出四周,屬東北季季風可長驅直入的衝風帶;再加上後天的放牧,遂形成低草原景觀。草原邊緣懸崖可以俯視朝日溫泉與海參坪,也是綠島居高臨下欣賞日出、月昇,沐浴海風的最佳景點之一,每年四、五月可觀賞到南十字
八仙洞遊客中心
«
1
2
3
»
©1995 - 2025
愛活動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