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編輯:
棒!城市彙編
發佈時間:
2016-06-12 18:49
分享:
累積人次:
10757

茅港尾天后宮

茅港尾與茅港尾天后宮創建沿革一、茅港尾  茅港尾位於下營區內。從現今所發現的考古遺址來看茅港尾周邊早就有人群的蹤跡;「茅港尾」、「開化」、「右武衛」、「橋南」、「西寮」、「菜園港」、「老師園」、「下營大港」、「南廍」等遺址。其中西寮遺址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遺址;民國58年所發現的大型巴圖形石器最為特別。在荷蘭時期與鄭氏時期之間所撰的《梅氏日記》中記載著位於麻豆與哆囉嘓之間有條「茅港尾(Omkamboy)溪」,可知應開始有零星開墾。從地名及史料來看,可知茅港尾直到清代都有原住民的活動,如「社內」、「麻豆寮」等地都是當時原住民居住之地。〈鄭氏台灣軍備圖〉中記為「梅港尾」,為鄭氏北路屯田政策的第一處,也因天然海汊地理之便,吸引更多入墾之民。清康熙23年(1684)設茅港尾堡,茅港尾逐漸成為整個堡內之行政中心。清康熙末年以來形成街市,帶來茅港尾的全盛時期[8]。清代方志《諸羅縣志》中描寫「茅港尾街;在橋南,邑至府一路市鎮,此為最大」[9]、「倒風之水分三港…南為茅港尾港(海汊,往郡大路,商船到此載五榖、糖、菁貨物。港水入至二太爺庄止)…」,皆凸顯當時茅港尾之繁盛,並有大量公共建設,設軍事塘汛、倉廒、公館、渡橋、渡口、舖兵、陂圳及官道等。當時茅港尾已有的五條大街(茅港尾街、社內街、公館街、二坑街、社尾街),熱鬧繁盛,為當時漢人的主要市街。而清領時期分類械鬥紛爭不斷,許多械鬥事件皆波及茅港尾,以康熙40年(1701)劉却之役、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道光12年(1832)張丙之亂最劇。清中葉前後,溪水沖刷,海埔新生地生成,茅港尾港日漸淤塞,加上地震、兵戎和瘟疫,商港地位就逐漸讓給了麻豆港,蛻變成農莊。日治大正9年(1920)實施「地方制度改正」,茅港尾行政劃分改屬下營庄,至今屬台南市下營區茅港里。日治時期至今皆無重大公共交通建設通過茅港尾,繁華逐漸退盡,成為寧靜的農村。(資料來源:茅港尾天后宮官網)

附近景點

中營蘭園

台灣欒樹 榔榆綠色隧道

小葉欖仁綠色隧道

聖母升天堂

下營區產業文化展示館

下營產業館

武承恩公園

下營玄天上帝廟及文化館

白鵝生態教育農場

附近的美食餐廳

二鎮鴨肉大王

西拉雅風味養生館

明園山海產

良賓山海產店

大福豆菜麵

附近可選擇的住宿飯店

南安旅社

布拉格春天精品汽車旅館(Prague Spring Boutique Motel)

鄉村故事旅棧(Country Story Inn)

隆田旅社

龍門大旅社

麻豆驢子廚房民宿

棕梠家汽車商務旅館

官田藝想田開民宿

六甲旅社

錦秀商務旅館